wangyong307 发表于 2010-9-10 13:51:47

禅拳的感悟--吴南方(德方)

禅拳的感悟--吴南方(德方)
禅 拳 的 感 悟
吴南方(德方)
(摄影:和来贵)
      我出生在武术世家,由于受家庭的影响,从小就接触少林禅拳。幼年时常随功夫深厚的祖父外出给人诊病,少年时潜心跟爷爷(吴有德)习拳,后来又受师父张庆贺指点,较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了祖辈家传倾囊相授的禅拳精髓。我多年来通过长期的练拳和觉悟,对少林禅拳的智慧和它慈悲的内在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禅拳是少林历代高僧和民间武师在中原纷争逐鹿,朝代兴替变更的一千多年中,静守少林一方净土,用佛家慈悲的禅心将中华悠久的武学文化和养生文化,以及禅文化相融合而创立的一门高深武功。它博大精深,朴实无华,刚柔相济,老少皆宜。其内涵最重要的是它以慈悲为动力,直指人心,能使人心安,大家心安,国泰民安。
       禅拳的修炼来源于自然。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内心的觉悟,按拳诀的要求日积月累,循序渐进,内外双修,最终达到禅通武达医理明的境界。

学习禅拳一般以习拳入手,习拳的关键是基本功,记得爷爷(吴有德)对我曾多次强调说:基本功先从站桩开始,站桩好比是盖房扎根基,没有坚实的根基不能走步法,基本功差想把动作练好,很快做到位是不可能的,需要有一个长期的磨炼过程。爷爷(吴有德)还说:学功夫要有一种吃苦精神,要有恒心毅力,还要有悟性。他对桩功的练法反复讲解示范,对每个部位的要求和它们的相互联系进行分析,详细解释。他说:站桩在静心,心静则身稳,只有周身的浮燥之气给以排除,才能清气上升,浊气下降,才能做到全身上松下实和气足神旺。从而达到脚有蹬力,趾有抓力,身有冲天之势,周身感觉有一种无穷的力量。站桩虽然有很多种表现形式,但它们有许多相同之处,只有按照拳法的要领反复练习,才能不断觉悟和心领神会,这是功夫的磨炼过程。但每个阶段的练习感受都不一样,如果内心觉悟透彻清楚,身形的练习就顺,内气也足,力的生成也快。正如习拳歌决所说:松静正领、柔顺劲整、吸松呼紧、形为根本、虚实开合、刚柔互用、上下左右、前后照应、一动百随、内外贯通,久练自熟,纯中更精。


      桩功的变化,应为动作的变换,移身先移胯,胯力在垂肩。两腿力量的变化,不要刻意求劲,只有全身保持一种轻松的状态,才能做到时紧时松、伸缩自如,起落开合虚实分明。全身是一个整体,变化都受内心的支配,禅拳的提高,必须内心时常品味心意在身体各部位的运用,日久磨炼,才能达到一气贯通,神形兼备。禅拳的练习由桩功开始,再到步法和简单的动作练习,到套路的练习,最后是器械的练习。自古武术界有南拳北腿的说法,所以说少林禅拳主要以根部的训练为主,少林拳不但要有扎实的底盘,而且还要有灵活多变的根部。拳诀曰:周身便是手,劲从脚下走。此话说明根部的重要性。少林禅拳发出的劲是一种外观自然旋转滚拈之劲,也称混元桩。长期练习能使身体轻灵,步法快捷,势正气顺,力整步稳。每一势先从慢入手,要始终掌握全身的协调运用。正如拳法摘要所说,身以滚而动,手以滚而出,身动腿手随,三节自可齐。身法的自然,对劲力的产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拳诀曰:上提下坠中来练,六合一体要自然。四稍发可冲冠、牙可断金、舌可摧齿、甲可透骨,四者的作用合而归心,内劲方出,这是自然之理。日久生功,力能顺达自然就会加快速度,也就是平常所讲爆发力的作用。但必须清楚少林禅拳的爆发力来源于周身各部位的有机结合和内气的充盈即内外相合。禅拳的进化要不断吸取前人的经验,结合自身的实践。正如无上禅拳心意把的基本练法要求,两肘横身摇膀不离肋,行如虎之无声,龙行之莫测,这说明了攻防的严密性,体现技击的性能,以及内功深厚变化莫测。因此功夫越熟,一动百随,劲从心生,内外贯通,伸缩自如,变化无穷。如曾祖父的师父谌谟行走如飞,过河不湿鞋,曾祖父(寂勤),双肘夹石成粉。当然他们惊人的功夫不是外在的练习就能达到的,少林禅拳还有它更重要的另一面—内在的修为。

      禅拳不同于竞技武术,它是武学的上乘,它和人的思想行为融为一体,紧密相联,相辅相承。
没有很好的修行,就难以认识到少林武学的内涵。没有内在的修行也就难以提升功夫的意境,更无法达到化境。内在的修为分修心、修德和悟禅。修心和修德贯穿于日常生活中,即要心平气和,乐于助人,舍已为人,心存慈悲。我发现对禅拳修炼有一定的造诣者,都有菩萨心肠和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高尚情操,修心修德,能使人外在的行为和思想达到默契。人的气机通畅,五脏六腑功能增加。因为禅机即气机,从而使人的思想纯正,意志专一,杂念排除,自然也就容易提高功夫。      禅是修心修德过程中觉悟出来的。功夫离不开禅,练少林禅拳,要处于一种很自然的运动状态。如虎啸于森林,猴跃于山涧,鸟飞于万里碧空,马奔于无边草原。而人总是免不了会有许多剪不断理还乱的苦恼,这些苦恼有的闷在人体中会导致气血不畅,阻碍功夫的进步。禅的智慧可以打开人自身的心结,实现和达到自我的改善,产生一种自然的状态。师父张庆贺讲:禅是一种超于自我的心境,禅是自然的、自在的、光明的、美好的,经过持之以恒的修炼是完全可以体悟到的。禅是一种内在的智慧,它是武学的前体,不悟禅是练不好禅拳的。禅拳能使人的身心与大自然乃至整个宇宙合一。但每个人的想法不同,因此只能靠自己在修行中觉悟。师父曾对禅学的理意进行阐述,他说:行禅先修心,禅不是迷信,是要依佛法修自己的心性、品德、善行,始终能保持一颗平常心、自然心、慈悲心、济世心。禅是武学的根基,武功是禅心的体现,禅拳内涵极其丰富,不是花架子,它是人生智慧的结晶,如果禅不通,则武不能达。师父说:禅拳在零不在整,禅拳就像大海,将内在修为的点点滴滴都容纳了进来。

   禅拳的修炼是一个人修心炼身从而达到祛病强身和防身目的的过程。它包括养生和技击两个方面,其中养生尤为重要。养生是功夫的源泉,不能养何能练,禅拳讲的就是养练的结合。修练禅拳可以使人五脏六腑的功能越来越好,经络血脉运行越来越协调。必须结合少林窍疗法和饮食疗法始终保持窍道通畅和清淡素食。人离不开自然。人和自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养生就是人与自然相和谐。这需要了解人体,又需要了解自然万物的阴阳转化,内外变化都有其共性,了解和认识自然方可知人体的奥妙,从人体的特点推知自然的神秘。少林禅拳从观察自然来获知人体的神秘,又从人体中得到启发,了解自然,从而达到天人合一。要更好的了解脏腑和经络的关系,以及五行阴阳学说的含义,是功夫达到最高境界的重要因素,可见养生的重要。养生和医术是一家,懂得养生,也就懂得医术。

   总之,禅拳是自然的,身心的健康标志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禅拳的核心是修心、修德、延年益寿,修炼的方法是禅武医三者相辅相承。师父对此曾有精辟的论述:调养贵在静心,静心有助于练功。要使自己的功夫有很高的造诣,得有一个长期的磨炼过程,更要深层次地领悟禅学和武学的关系,知道脏腑对武学的帮助,才能使功夫提高。

      禅拳是慈悲的,它溶入了佛家的无限智慧,处处闪烁着慈悲的祥光。这可以从它内在的价值取向上体现出来,它追求的是人自身的和谐,人和他人之间的和谐,人和自然的和谐。人本具有很高的智能,能用在正确的方面就得善果,用在错误的方面就祸害无穷,而每个人都向往美好的生活,但美好的生活需要智慧。而美好又有内在、外在之分,禅拳追求的是自然的内在之美。增长智慧可以向外求,但那会给他人、给自然、给各种生灵带来灾难。禅拳则不同,它将智慧的取得完全集中在向内求,向心中求。修练禅拳的过程也是向内心探索智慧的过程,并使自己的心性越来越慈悲,从而焕发出人性内在的魅力。祖父和爷爷以及师父都是如此。当年祖父已九十高龄,在方园几十里是一位非常有名的医生,他心态非常好,每天忙着给人治病,有时深更半夜有人来请,他就会立即跟病人的家属到几十里外的山里出诊。他们都是怀着一颗慈悲心,医人无数,无不体现着禅拳的魅力。

      禅拳充满慈悲,它是一门以慈悲的修炼方法来获取人生智慧的学问,是通向美好生活的光明大道。

      由于人们外在追求过多,生活压力过大,生活没有规律,造成身心严重失衡,产生许多现代病。禅武医可以使人们身体恢复健康,并引导人们走向追求内在美好的道路上,从根本上铲除致病的关键因素。


      一、我们中华民族向来是重内在,轻外在的,而禅武医的理论讲的是人与人没有什么差别,关键在于自己,在于修行的觉悟。

      二、少林寺修炼禅武医的八字诀为:“廉、谦、诚、勤、精、细、德、仁”,这与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相符。

      三、中华民族具有大公无私,不屈不挠,安贫乐道的精神,而学习少林禅武医的学习要求是:要有端正的心性,要有忘我无我的境界,要有坚强的毅力,要耐得清贫寂寞,要有遇到困难不屈服的决心,要有较好的悟性。因此,通过学习禅武医,必能从中找到中华文化的内在精神,从而用来提高社会的道德水平。可以断言,融文入武的时代已成历史,以武兴文的时代正在到来。我们应该研究神武医,将中华传统文化再现于世。

      总而言之,少林禅拳是武学中一座独一无二的宝藏。它实在而慈悲,实在为本,慈悲为魂。它不仅蕴含着无上功夫无上禅,还有无价的文化精髓、人生智慧、济世良方……修炼少林禅拳,上可感悟天人合一的奥妙,了生死,下可强体魄,为天下苍生谋幸福,可陶冶性情,享受生活内在的快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禅拳的感悟--吴南方(德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