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拳客 发表于 2006-8-10 22:59:07

心意拳16處練法

1, 一寸之法:寸是步也,步要急快,成其寸也。

我們知道,寸勁是武術中一種勁法,心意拳當然也有。這裏的“一寸之法”並不是純地指“寸是步”,而是指心意拳的寸步和寸步和寸勁。心意拳的寸步,這種步法快,古譜曰:“遠上一丈步爲疾,兩頭回轉寸爲先;早知回轉這殺路近去眼前一寸中。”“寸步快,以寸爲先。”這是足上的“一寸之法”。但手也有寸勁,這種勁因爲離敵人近,所以發力也快,其殺傷力也更強,這是心意拳手上的“一寸之法”。所以,單純地將一寸之法說成是“寸是步也”是不全面的。也有的將一寸之法說成是“一存之法”,當然有些牽強附會了。



2,二踐之法:踐是腿也,腰要勇猛,成其踐也。

我們知道,踐和踏是同義詞,人們常說“踐踏”就暈個意思。在這裏我們可以將“踐之法”理解成心意拳在演練進步時腳用力向前向下踩踏的行爲。當然,踐是用腿上的勁,腿要健壯才能有勁。心意拳在演練或者動意時的踢,踩仍要用腳。有人單純地把“踐”說成是腿是不是全面的。心意拳古拳譜上有“馬踏虎踐”之說。但真正動意時還是既要“腿要勇猛”,還要速度疾快才行。踩而踐之,才能練而有力,擊敵必勝。



3,三躦之法:躦即身也,身要強半壯,成其躦也。

此處所說的“躦”,是指人的身體向上或向前沖即爲躦,是指心意拳法在進攻敵人時身體呈螺旋狀前進。拳譜上說:“腳起而躦,腳落而翻;不躦不翻,武藝不管。”所以單純地說“身要強壯”是不行的,身體強壯不等於武藝高強。也有的人將躦字說成鑽。因爲是用在拳法上,而不是用在工具上,當然應是足旁的躦而不應是金字旁的鑽了。



4,四就之法:就即束也,上下束爲一,成其就也。

這裏“就”有二種意思:一是“就”有往前的意思;二是“就”有束縮的意思。往前就是進攻,束縮就是準備進攻和防守。拳諳上有“長身而起,束身而落”和“就如蛋”的說法,這就是指心意拳的“就”



5,五夾之法:夾剪之夾,即穀道上提,兩股夾緊也。

這個“夾”有夾剪之形和夾剪之力兩種意思。所以拳譜上說:“夾剪之力牮柱之勢。”夾剪之形是指身體的上部可以兩臂交叉成十字形或者下部兩腿交叉成麻花步。而夾剪之力則是指上部的兩臂由十字形交扭發力,即兩臂由開而合,再由十字形交扭發力,即兩臂由開而合,再由合而旋扭而展開。下腿也如此,由兩腿交叉成十字的夾剪之形再用力展開,將力發出,這兩種都是指夾剪。原來的“穀道上提,兩股夾緊”只是指形體要求其中的一部分而已。



6,六合之法:六合是內三合,外三合。內三合是:
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外三合爲: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此六合是心意拳的靈魂,只有做致電這六合才能練出身體強壯而武藝上乘的心意拳強者。


7,七齊之法:齊即疾也。內外合一,成其齊也。

拳譜曰:“手腳 齊到方爲真。”心意拳要求在進攻對方時,手和腳要一齊擊到,使對方顧上不能顧下,顧下不能顧上,有顧此失彼之態,只有這樣才能打敗對手而立於不敗之地。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內外合一,上下一致才行。這種齊也要做到七疾才行。古譜曰:“疾上還加疾,打倒還嫌遲。”所以,七齊也應是七疾之法。七疾者,眼要疾,手要疾,身要疾,足要疾,意要疾,進攻要疾,退步要疾。



8,八正之法:正即直也,看正卻有斜,看斜卻有正,是爲八正也。

此是對心意拳練者的身法和姿勢的要求。所謂“看正卻有斜”是心意拳的身法,要求演練所站的姿勢帶有一種螺旋形。如人的正面對著敵人,則自己只有一面可以對敵,難以發揮雙手雙腳的作用。所以,練心意拳的人身形和姿勢都有“看正似斜,看斜卻正”的側面而站的子。但不管自己是怎樣的身形姿勢,身體的上下一定不要前俯後仰,必須要求尾閭中正。



9,九脛之法:脛是足脛相摩而行,即兩足橫勿使開張也。摩脛而走,內五行心意逢,成其脛也。

這種說法解釋很多。如很多人都引用此歌:“脛摩脛,意響連聲。”按現代科學研究和生理解剖學的觀點來看,脛是小腿也。脛骨在小腿的內側,腓骨在小腿的外側;脛骨和腓骨在小腿上是並行了的,人的兩脛是不可能相摩 的,因爲上有膝關節,下有腳的踝在節骨都高凸於脛骨,所以,人在行走時首先這兩個地方相摩,筆者認爲只有“提踵摩脛”或者“膝脛相摩”,而二脛決不可能相摩。古人遣字造句學者能“合襠”,“扣膝”,只有這樣才能合乎外六合的標準。人在行走時足(踝)和脛部相摩,那麽,襠部就必須要合,敵方想攻我陰部則不能也。



10,十警之法:警起四梢也,四梢並發。警起四梢,火機一發物必落,成其警也。

所謂警者是高度警覺之意。人在猝然遇到異常而變導致精神上突然緊張的表現,如驟然遇到險惡,突臨危難,目擊異物,耳聞巨響等都可出現驚駭。而農藝師 種驚駭可能使人致病,這是由於一般人的心理素質差。有的人遇驚而內動心神,由神驚而導致氣亂,氣亂又反過來導致神經失常。所以,掌握十警之法,經常進行三性調養,經常進行心理素質訓練應不會遇事發生驚駭。此外是要四梢警惕,就像火機(槍炮)一樣,一旦發動,對方之物(人)必會應聲倒下。這裏要求心意拳家必須時時刻刻保持一定的高度警覺感,只有這樣才能遇敵攻擊而不會被打倒,被擊垮。



11,起落之法:起是去,落爲打也。起也打,落也打;起如水之浪翻,落如水之浪決,成其起落也。

此外是說心意拳的打法。起也打;起的打未能就像水的浪湧一樣,就是說我的打未能過去敵人就像被浪抛起一樣被擊打倒下。總之,心意拳要求動意時要“抖身而起,束身而落”,要“起爲橫,落如順”,“起爲風,落如箭,打倒它,還嫌慢;起似箭,落如風,追趕日月不放鬆”。但是,心意拳不管起,落,最好要做到“起無形,落無蹤”,這才是心意拳的最高境界。



12,進退之法:進是步低,退是步高也。當進則進,當退則退,成其進退也。

此爲心意拳的進攻和退卻(防護)之法。心意拳家要知當進時抓緊時機進攻,不能攻取時要及時地退回處於防守地位,不能莽撞不,不能盲目,要有科學性,要會抓住戰機。當進則進,一戰而致敵必潰。當處於不利地點,時機時,必須及早退出攻擊而處於防地位,不然勞而無功。故古譜曰:“知進者必勝,知退者必不辱”,“知進知退要學藝”,這就是一個心意拳家的高明所在。



13,陰陽之法:看陰而有陽,看陽而有陰;天地陰陽交合能下雨,拳上陰陽交合成爲一塊才能打,皆爲陰陽相交之氣成爲陰陽也。

陰陽是我們中華民族古老樸素的辨證法觀點,古人常用這一觀點來看待和處理日常的事物。這川樸素的辨證書是把一切事物都看成對立而又統一的“一分爲二”的方法。心意拳是一門既古老而又科學的拳種,所以,此拳也是用陰陽的觀點來對待和處理的。它認爲人的拳是有陰陽的,是和天地的陰陽相通的,這就是心意的“天人合一”的理論。只有掌握了拳上的陰陽,才能戰勝敵人(關於心意拳的陰陽論述可參看2000年第1,2其《少林與太極》有關《心意拳要論》文章)。



14,五行之法:五行是內五行要發,外五行要遂,發而即遂,成其五行也。

此處所說五行是指人的內五行即心,肝,脾,肺,腎,外五行是指心意拳的動作。內五行要發,外五行要順,是指內五行要和外部動作緊密地配合起來。古譜曰:“明瞭五行多一氣。”這也說明心意拳是內外兼修的上乘拳法(關於心意拳的五行論述可參著2000年第1,2《少林與太極》有關《心意拳要論》文章)



15,動靜之法:靜爲本體,動爲作用。若言其靜,未露其機;若言其動,未見其迹。動靜將發而未露,爲之動靜也。

此處是說心意拳術的高妙就在要能掌握動靜,掌握顧打,掌握攻守的規律才能穩操勝券。靜爲本體者,是以靜制動;動爲作用,其心意拳的動意在乎一動而無有不動,靜而無有不靜也。高明的心意拳在家在處於靜時,不會暴露一點意思,敵方也別想從任何地方窺測出一點破綻來;若我動意時,又不能讓敵方發現我一點動的痕迹來。故,古譜曰:“可以動則動,可以止則止,凡事要皆得其中和美。”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掌握心意拳的動靜之法。



16,虛實之法:虛是精也,實即靈也。精靈爲之玄妙之至,成其虛實也。

此外是說心意的虛實也是辨證法。在練法上,心意拳則要求“虛胸實腹”,這符合老子道德經的要求慶用法上,我出手,我則不招不架,只是一下,即一招制敵於死地。所以,心意拳在練法上堅持:“精養靈根氣養神,元陽不走得其真;丹田養就千日寶,萬兩黃金不與人。”在用法上,我手與手之間有虛實,足與足之間也有虛實,三節九竅也有虛實。這種虛實是有精靈的不是呆板的,教殺的。學習心意拳的人要進行體悟和研究。


以上是心意拳的踐躦16法,它是練習心意拳的每個人都要認真研究和體悟的,這也是練習心意拳必須要遵守的法則,不然你是掌握不了心意拳的核心和真諦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心意拳16處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