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lida 发表于 2006-8-28 10:18:42

少林心意把杂烩

对少林寺心意把、心意拳源流的再思考
释永文作 门人石延宗、石延秀校
    见武魂2003年10期马胜利的文章,引发一些有关少林寺心意拳心意把的思考,现作引玉之砖供读者及关心此问题的有关人士研究,敬请批评指教为幸。
    一、近代少林寺心意把的源与流。
    (一)近代少林寺心意把、心意拳的源与流
    (二)少林寺心意把另一枝是恒林大师妙兴大师。
    (三)当代最高武僧德根大师及其心意把传人。
    (四)素喜大师师兄柴宗汉与心意长拳。
    (五)素云大师、行正大师、永祥大师谈心意把。
    二、少林寺心意把心意拳内容特点浅论
    (一)内容
    (二)特点
    (三)少林寺心意拳把与各拳械的关系
    三、少林寺心意把拳与心意六合拳之关系
    (一)源和流之关系、异流同源
    1、少林寺心意把与心意六合拳
    (1)关于姬际可入少林时间
    (2)玄机和尚步法图中劈把势与腾挪把势之关系
    (3)少林寺千佛壁创建时间及斜柱脚窝
    (4) 心意陆合拳与少林寺的关系应是流而不是源
    (二)关于形意拳源流的几点思考
    (1)少林寺心意把与心意陆合拳之异同
    (2)心意陆合拳与少林心意拳、少林陆合拳。
    (3)是变枪为拳,还是创拳,关于形意拳创始人的思考
    (4)少林古拳谱中和壁画上描述的心意拳六合拳
    四、结论
    一、近代少林寺心意把的源与流。
    (一)、近代少林寺心意把、心意拳的源与流吴山林师爷对此的论述
    笔者68年文革中经恩师释德根介绍在一个山清水秀的山林见到了当代少林寺著名老拳师吴山林老师爷,当时他已95高龄,精神瞿铄 耳聪目明,步履矫健,头脑清晰,一双明亮的眼睛注视我时神光四射。听我说明来意,微笑的点点头说:“可传可传。”他说昨晚老佛爷在梦中给他说明天来人可传,他向我介绍了吴有德师叔和师姑及乔黑保师兄。从此,二三年间他教授我心意拳和少林寺炮拳、齐眉棍,他的儿子吴有德师叔也在旁指点,他的外甥乔黑保师兄早晚下田之前后也参加演练。关于心意把的源流,吴山林老师爷说是达摩佛传的。关于近代少林寺心意把心意拳吴山林老师爷说他父亲古轮(俗名轱轮)系清代著名武僧、湛举大师之徒,少林寺白衣殿壁画中一个一手擒拿住一个和尚另手高举的僧人就是湛举,古轮和尚师兄弟著名的有寂袍(见拙著少林武法要略附录2、少林宗派谱)古轮后来打出山门回家娶妻生子就是吴山林大师。据吴山林老师爷说古轮大师临去世时想起学艺之难,流着泪对山林老师爷说:“少林真功不轻传、不妄泄,千金不传非人,宁可穷的要饭也不可轻传。(关于古轮少林学艺打出少林之传奇曾写过一篇奇闻轶事。见拙作《少林寺弹腿图说》附录),并说感少林之德,嘱咐山林老师爷今后把少林绝技还回少林。后山林大师应少林寺之请到少林寺教授诸武僧,较著名的有贞绪、德根、德宗等。据山林老师爷说,练心意把主要的是练透风巴掌,当年古轮大师曾一掌把朝他砸来的木墩击碎。少林寺德根大师的弟子杨桂五和本文作者永文及吴山林大师的孙子吴南方、外孙乔延县都是山林老师爷这一流派的传人。
    (二)少林寺心意把另一枝是恒林大师妙兴大师。
    少林寺近代另一著名武僧是恒林大和尚。他的弟子妙兴技艺高超,外号人称金罗汉,妙兴之徒孙常秀和尚能打心意拳,是妙兴一系传人。笔者曾于1975年在行正方丈带领下赴太湖庙找常秀探讨心意拳,见常秀练过一路心意拳是作为少林心意拳传源之佐证。
    (三)当代最高武僧德根大师及其心意把传人。
    德根大师继少林寺西院南院之长,自幼苦练,为当代少林寺继承少林武术遗产最全面、武功造诣最高的武僧。据行正方丈说,年幼时他和德根大师一同练武,经常对练陆合拳、陆合棍和六花枪,(对练六花枪是行正大师传给笔者的唯一由方丈传授过的少林寺武术套路)后来因眼睛受伤不再练武,他说德根大师年青练武十分勤奋刻苦,功力甚高。少林寺的钟鼻(200余斤)德根大师可单臂掂起旋转一周,脚作锦鸡独立。此钟鼻系学练心意把盘练腰、臂、腿功之用。德根大师曾对笔者说不可过早练心意把,以免使肝肺受到损伤。六八年德根大师在窑沟养病时,因笔者当时恐心意把失传想学,而他因病不能传授时,告诫笔者要先练内功,强壮内脏,然后才可练心意把,并介绍笔者找吴山林师爷学习心意把。在此之前66年德根大师在他母亲(师奶)七十大寿时带笔者回老家关帝庙,行至参驾店时到杨桂五师兄家稍歇,介绍我与杨师兄认识,到关帝庙家中后介绍德宗师叔,李银 章师兄,还有他的侄儿韩普申、韩书斌。须要说明的是德根大师之弟德宗师叔也曾在少林寺出家,他向贞绪方丈学过心意把。笔者曾向德宗师叔学过贞绪方丈传下的另一种心意把。是练气与力的配合运使,其左右两势是练堵门脚与铁腹功,据德宗大师说贞绪方丈在大殿一发声同柱子碰撞能震的落土。真能作到声如雷、形如电。(附德宗大师照片)这是少林寺南院心意把的一支。
    (四)素喜大师师兄柴宗汉与心意长拳。
    1971年德根大师及吴山林大师去世后,笔者从素喜大师学习,幸蒙素喜大师传授通臂拳、大刀、双刀等拳械,后为挖掘整理少林心意拳,经素喜大师介绍认识了柴宗汉大师伯,他是贞绪方丈的外甥,从贞绪大师学了不少少林功夫,家住巩县柴沟。笔者向他学习了少林寺开手陆合拳和心意长拳。他传授的心意长拳和少林心意拳风格有差别,应为心意拳的又一流派。素喜大师对于心意把的看法是不可随便练,最好不练,练不好把身体练坏了。心意把就是坌镢头。
    (五)素云大师、行正大师、永祥大师谈心意把。
    素云大师是素喜大师的师兄弟,还俗一段时间后又回少林寺,据传48年解放时还俗,后在水库干活时一震脚尚能将石板震断,他曾指导过笔者的大洪拳,在谈起心意把时,素云大师说一般人可以不练,但是如果当校长、当教练就有必要练,以防身护教,言下之意,心意把为不轻传的少林寺镇寺之宝。行正方丈曾对笔者说心意拳是少林拳中之王,历代皆秘持不轻传。可惜少林古拳谱有部分被石友三烧少林寺时失落了,并说一还俗和尚永祥功夫练的不错。后来永镇大师和笔者谈起永祥时说他老家在东北,准备去东北看他,笔者大喜,请他传话永祥大师,请他有机会回少林寺。后永镇大师从东北永祥大师处带回永祥大师手抄的十余本少林古拳谱送给笔者,笔者受益非浅,又抄录一份,原谱在永祥大师回寺后又还给了永祥大师。永祥大师送给笔者两本作为纪念。(附照片)
    永祥大师曾向吴山林老师爷学过心意拳、心意把,他说据传少林寺后大殿的锤窝就是练心意把时年深日久形成的,当时少林寺僧练轻功是练跑木板,进殿先磕头,木板在老佛爷像头上,跑上去后头朝下飞身而下,距地面一丈时空中提气翻身头向上,双足轻轻落下。另一传说是练飞纵把时所形成。(据笔者研究,练起纵把时因各脚窝距离太近,不太合适,练地盘把时落把也不太相符。练心意拳时双恨脚与脚窝符合,由此推论少林寺后大殿之脚窝有可能是练心意拳时所形成。同时练大洪拳时双聚脚之位置也与锤窝相合)。德禅大师说大洪拳是明朝的拳,因此在明朝小山和尚主持少林寺鼎盛之时,僧兵众多在后大殿练大洪拳或心意拳时留下脚窝的可能性较大。
    综上所述:少林寺心意拳把之起源,传说为达摩祖师。近代精此秘术者为晚清以来湛举、寂聚(古轮)恒林、妙兴。寂聚还俗后传于吴山林,吴山林到少林寺又传给了德根、德宗等。寺外一枝吴山林、吴有德、杨桂五、张庆河、、乔黑宝等。其中寺内另一枝为寂袍、恒林、妙兴、德根、永祥,永文。
    二、少林寺心意把心意拳内容特点
    (一)内容
近代少林寺内部所传心意把十二大势,甩手把、把头、推墙把、炮拳套把、陆合套把、罗汉套把,心意拳三段,心意五十四散手,与心意把配合的器械有十八点眉齐棍、云阳棍、眉齐棍、陆合棍、陆合枪等。另外恩师释德根在62年受文教局的委托,由德根口述,王欣淼记录,整理出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本比较全面反映少林武术的专著《少林武术概要》,内部刊印。概要中所载的少林武术内容中心意拳一至三段的势法名称与吴山林老师爷所传心意拳势法名称不同。另外还有贞绪外甥已故老拳师柴宗汉大师传授的心意长拳和心意陆合拳。
    (二)、特点
    1、传授上的特点:秘持、不轻传、不妄泄,每代只传部分有缘和武功高强的武僧,一般不传俗家弟子,并非所有出家武僧皆可学练。一般须入寺为僧练过几年少林功夫,具有一定内外功基础后,品德纯良,经方丈批准方可入毗芦阁习练,一般很少传入民间,写少林棍法阐宗的程冲斗和从少林寺学得内功的王祖源皆未提有关心意把之内容。可见秘持不传规矩之一斑,其秘持程度高于一般器械和养生内功。练习时不准让别人观看,表演时要把有关心意把的内容删下不练。
    吴山林老师爷曾告诫,眉齐棍、陆合棍、炮锤,不考验好徒弟不可轻传。其它武术可随意传,锤把(心意拳、心意把)不传俗家弟子。因为历代不准将心意把外传,所以传入俗家的不多见。
    2、风格与练习特点
    讲拳势、拳像、有拳论、讲起落,进退收纵,古谱并有专门论述释家锤把十要诀,从三节、四梢、五行、六合,上法、进法、顾法、开法、截法、追法,三性调养内劲等论述。后有十法摘要,是心意把的重要论述。主要风格特点是动如风雷、静如山岳、声如雷、形如电,内提外随内外相合,起横落顺,抢十字、势有猛虎之威,纵横往来目不及瞬。最高意境是。三节明、四梢齐、六合理、五行固、上法明、声如雷、形如电,雷电风烈。既有猛虎之威猛,又有猿猴之灵活。少林寺古拳谱心意通臂合参中论曰:心意者虎拳也,通臂者猴拳也。又曰:通臂名移闪,心意号腾挪。其练习特点则是在练习中要呼吸配合,心与意、意与气、气与力,内外尤当合,讲纳气分路。气自丹田而起,如虎之恨、若龙之惊、气发而为声,声隐手起、手随声落。
    德根恩师讲三练三不练,疲劳、怒气、饥饿即不可练,先练把头辅助功,再讲纳气分路法,然后有功力后练甩手把,后练步、蹲撑跟步。
    (三)少林寺心意拳把与各拳械的关系
    少林寺心意把是神功、秘功、奇功,是一种功法,该功法既是技击之基础,又是技击术之高峰,应为少林七十二绝艺之首。把者把位也,放人之术,讲究把位之高低、远近、老嫩。其敛若伏猫、其放如纵虎,既为诸拳之源,亦可为诸拳之使,故可加在各种拳法上与套路中。吴山林老师爷曾教笔者炮拳套把,从第一节到第三节一一演示,如何套着练,套在罗汉拳中练,套在陆合拳中皆有奇妙之效。所以流传有炮拳套把、陆合套把之论。练习中的另一特点是起落如坌镢头,素喜大师曾说心意把就是坌镢头。
    经过多年的习武研究,笔者认为山林老师爷传的十八点眉齐棍和心意把同出一源,吴山林老师爷和吴有德师叔传给笔者。该棍名为眉齐棍并非短棍。与六合棍、眉齐棍、阴手棍握法势法皆不同,其最大特点挑劈之法和心意把相似。如同纪效新书中所论枪棍钯法中之揭打之法,如同坌镢头。此特点为少林其它棍法中所无。后乔黑保师兄在我校任教时说十八点眉齐棍还有第二路,并曾演示过,如跨剑、骑马、燕雀入巢等势,也都如大小夜叉棍的风格。吴有德师叔曾就十八点眉齐棍说过,该棍后边是云阳棍,用法甚好,并演示了一遍,大多为重复动作云顶马步劈棍,打前顾后侧身顾左右,的确很有价值。似是心意把之发力用力之棍法。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少林寺心意把是综合达摩祖师的内功练习方法及禅宗心法,强调心意气力配合,上功快威力大的一种功法。其特点是势法独特、变化无穷、招势奇妙,至高无上的技击妙法。从玄机和尚之身法图中已可见其痕迹,从少林寺拳谱中可见甚诸多论述,从少林武术拳械套路中可见其面目,为少林祖传之绝技无疑问也。
    三、少林寺心意把拳与心意六合拳之关系
    (一)源和流之关系同源异流
    1、少林寺心意把与心意六合拳
    (1)关于姬际可入少林时间
    笔者同意马胜利先生在姬际可创拳与少林寺关系〈以下简称为马文〉中关于姬公少林学拳之观点:因为依照中国武术史(习云太著)第四节形意拳(203页)中论述“姬隆风字际可,号龙峰〈1642--1697?〉”马文中论姬1624年入少林与此有矛盾,不知所据者何。黄新民的姬际可生平初探(形意拳理论研究曹志清编著见该书第7页)所依姬氏祖谱中论姬际可居少林十年便离寺归里,教授子孙------技勇绝伦,老年破寇于村西,手歼渠魁,人号神枪,传艺河南,从学者甚多,后人得其真传者以河南马学礼、山西戴龙邦为最。此与形意门诸老师关于形意拳源流之论相合。由于此段论述中无姬公去少林之时间记载,其明末清初人之说时间当在1644年之间,其时少林寺著名的和尚为玄机和尚。玄机和尚之名最早见于少林寺碑刻为天启二年1622年〈《嵩山少林寺》吕宏军著,少林名僧见该书第541页、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5月版)。1631年立的重修少林寺横翠亭上载玄机任少林寺都提举。清康熙十六年仍在世,年龄大致在80岁左右,姬际可20岁入少林寺时正值名武僧玄机和尚仁都提举之时,因此如果姬际可在少林寺应当是与玄机和尚学习之可能性较大。玄机天启二年在少林寺任拳棍教头,从明万历年间入寺为僧。天启二年1625年立观武碑,该碑诗中写“暂憩招提试武僧,金戈铁棒技重重”足见当时少林武术之鼎盛。如果姬际可在当时入少林寺十年,其名未见于寺志或碑刻之原因可能是俗家弟子未正式出家。因其年青、又无功名,所以未像俞大猷到少林时所受到隆重的接待,并写入寺志或入碑录。
    (2)玄机和尚步法图中劈把势与腾挪把势之关系
    玄机和尚传俗家弟子的身法步法图中虽无心意把之记载,但其走盘之法、提劲运用之法已有心意把之发力方法,其猿猴护胸垂肩式和心意通臂合参的腾挪把式相近(见附图照片)其腾挪偏闪式与心意把之落把式相近。(见附照片)至于正宗少林拳经中无少林心意把之论述,可能是当时限于心意把不传俗家弟子的门规,未传给俗家弟子。但在走盘、起落劲法中已将心法掺入。
    (3)少林寺千佛壁创建时间及斜柱脚窝
    另一练心意把之佐证是少林千佛殿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据明万历18年(1590年)周梦阳《嵩山游记》记载“最后为道间所见毗芦阁,万历三十六金忠士嵩少题记”乃故伊王别殿材料移于此,极壮观。又查明天启三年(1623年)徐霞客游嵩山日记,后为千佛殿壮丽无比”由此可见毗芦阁天启时已有千佛殿之名。可见千佛殿练心意把早于姬际可入少林之时。据千佛殿之记载,原千佛殿柱子已偏离基位,此为武僧练武时用肘臂顶撞所致,斜柱重修时已究正。见《嵩山少林寺》一书第63页。笔者60年、70年代在千佛殿练武时尚见柱子偏离石座,千佛殿1979年落架大修后柱子已扶正。柱子斜偏离石座之原因系练心意把时胸腹撞碰所致。德宗师叔68年传给笔者的心意把甩手把系挑领时用脚踢,落把时用胸腹撞打柱子。他曾说见贞绪方丈练此把打的大殿四角落土。因此千佛殿脚窝及斜柱是武僧练心意把所致,应无疑意。在殿中练之原因应为保密不愿让人见。据吴山林老师爷说他父亲古轮在少林寺多年也未学到心意把,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才偷学了心意把。他半夜因肚疼去大便之时夜静中听到老和尚教训弟子之声“你的脑子怎么像木头一样老记不住。古轮扒在千佛殿门缝上偷看才见到老师正在教师兄练心意把,随用心记下偷着练(见笔者即将公开的心意把传奇)由此可见即是在少林寺出家为僧也不是都能学得心意把。心意把是不公开演练的秘传绝技,民间习武之人不传。据少林寺方丈行正大师及山林老师爷所言,心意把发声能传几里地远。因此怕官府知道才入大殿练并非是唯一原因。
    由于心意把传授上的特殊规定及练习特点,一般人就是练了身体也适应不了容易出病,所以不传俗家弟子,秘持是其习传特点。从此也可解开心意把与心意陆合拳不同之谜。
    (4) 心意陆合拳与少林寺的关系应是流而不是源
姬际可学了心意把回山西之后尊照少林寺规定不得将心意把传入俗家,由此将其变化为心意四把锤传入俗家。经其变化后其用法发力已与少林寺心意把用法不同,但其拳谱口诀则保留了主要的原意。
    据形意拳理论一书中关于姬际可传曹继武之记载:“目前在山西民间所传的《心意六合拳序》手抄本中记载独我姬公、名姬可,字隆风,访名师于终南山,得岳武穆拳谱后授于师曹继武先生:从戴龙邦乾隆十五年岁次庚午书于洛阳马公(指马学礼—作者注)书屋的这段记载来看,曹继武无疑是姬际可先生的继承人了,据拳谱记载,曹继武曾于清朝康熙年间(即公元1693年)武试科举中连中三元,后供职于陕西靖远总镇大都督”。(见该书第八页见曹志清著形意拳理论研究。)
    从以上记载可知曹继武科举当官之时为一六九三年,因此从姬学艺当在一六九三之前,姬际可从少林寺回山西之后,其主要传拳时间是在清代康熙年间。于生于1642年与记载相符。生于1642年,传曹继武时应在其50岁左右时技艺大成之时。晚于少林寺千佛殿建殿练武之时。心意陆合拳与少林寺的关系应是流而不是源。
    (二)关于形意拳源流的几点思考
    (1)少林寺心意把与心意陆合拳之异同。
    心意把十二大势实际上是两势的不同变化,有腾挪把、地盘把、翻身把、起纵把、飞跃把、碰柱把、推墙把等,而心意陆合拳的内容却与此大不相同,从心意四把锤的四个动作来看实际上是心意把的一种动作的分解。心意把融挑领、斩截于一身,是与心意四把锤的明显差别。
    其次,关于形意拳有五形十二形,十二形是仿生学采用龙、虎、马、猴、熊、鸡等,而少林寺心意把只有心意通臂合参,明确的说心意是虎拳加以猿猴之腾挪、鹰之把捉之力,诸动物之形于一势,与十二形单练及连环安身炮不同。少林寺心意拳只是虎形拳法,并无十二形之内容。因此似非相同之拳法。相同之处在于少林锤把十要诀中关于三节四稍五形六合有相同的理论,同时六合心意之名也与少林相同,另外像鹰捉、猴闪、虎扑、踩劲欲置物于脚下都有相同处。所以心意六合拳与少林是有关系的。源于少林发展变化而成,似符合历史真相。
    (2)心意陆合拳与少林心意拳、少林陆合拳。
    根据心意六合拳谱守洞尘技拳谱之内容,其十法内容有部分与少林古拳谱释家拳把十要诀有部分相同,其丹田功与少林五段易筋经有相同处,五段易筋经主要练开合以聚丹田之气,其补顶、排打之法与十二段易筋洗髓经不同。而与守洞尘技中的丹田功有相同处。由此可知守洞尘技可能源于少林达摩所传的五段古拳谱易筋经内功。
    少林寺不仅心意拳心意把讲六合,而且所有拳法都讲六合,并有歌为:“六合自古无双传,多少玄妙在其间。倘若妄传无义人,招灾惹祸多仇怨。”此讲艺之不可轻传也。又曰:“到那时三节明、四稍齐、五行固、六合顺、内外合,声如雷、形如电,谁敢来相逢,诚载大英雄”。关于少林寺陆合拳的内容有耳把陆合,白衣殿北墙壁画上所画的就是湛举老和尚指导武僧练耳把陆合。少林寺还有走马陆合、开手陆合、咬手陆合等对练单练陆合拳法。其练习过程中可套心意把称作六合套把,少林寺拳中与心意拳最密切的是炮拳套把。炮拳又称炮锤,为少林寺心意把同为秘不外传的秘技。吴山林老师爷在96、97高龄时尚能给笔者讲炮拳套把及心意把之用发,以97高龄之身尚能把笔者打出去。由于少林寺六合拳内容丰富套路多,所以与心意六合拳不相同,从心意六合拳内容来看是部分心意把的动作和丹田功。因此可以认为心意六合拳是少林寺心意把的变化后传的一枝。
    (3)是变枪为拳,还是创拳,形意拳的创始人到底是谁。
    据形意拳老前辈对形意拳源流皆承认源于姬际可所得之秘传之论来看,是应为岳飞老夫子所创。笔者同意这一论点:其根据在于:一、形意门最讲忠义,形意名家曹继武、戴龙邦、孙禄堂、刘殿琛等老前辈都认定岳夫子创拳,由姬际可再放光彩。以诸大师之人品不会有伪。创拳必为先师所传。持不是岳飞所传之论者并未提供有力之证据,也只是主观意测。其所持之论有三:一为岳夫子军务繁忙不可能创拳。二为达摩不会武功,所传形意内经为后人伪托。 三、“从岳飞终年到明朝灭亡的一六六四年,已有五百年时间,假如岳飞编过《形意拳谱》,目的自然是练兵,那么官方颁布、下令练习,学者会有成千上万人,怎么会中断五百年后,只剩下本本留给后来隐居在终南山的“异人”呢?如果说岳飞确实教他的部下练习,并且风靡一时,只是后来中断了,这证明岳飞编的拳很不成功,因为任何优秀拳法,总是由小到大逐步发展起来的,越实践越提高,越显示它强盛的生命力,特别在那个非常需要武术的时代。由此可以看出,形意拳创于岳飞的说法是假托的”。(曹志清《形意拳理论研究》第六页)此论忽略了历史条件的影响和民间诸多习练岳飞所传流的武技这一事实,因岳飞被害并追捕其部下和传人,导致其传人逃匿不敢公开露面,但岳飞所创的拳法如岳氏连拳、志门锤、太平拳、岳氏连打、岳家棍岳家枪之流派,还是散布在大江南北黄河两岸。因此,不能作为岳飞没有创过心意拳的定论。有些人认为,因为史料无岳飞创拳之记载,而只有姬公才可能创形意拳。但是问题在于姬公师承何人。姬公武艺超群善枪术,史料上只提到从终南山得异人书,并无其先辈会武或师承何人之记载,可是有入少林十年之传说,可见师承只能是遗书之异人或师承少林。笔者曾得郑州谢永年师叔赠先严(谢之师兄)久芳大师之岳飞拳谱。该谱上有岳飞太平拳与岳家枪,笔者把太平拳交给延宗,后因学校被拆拳谱丢失,不过新乡市大字门传有岳家枪,尚可考证。从太平拳之结构特点而论,确是少林拳法,而世上传说岳飞师承老教师周侗,周侗为少林寺弟子,曾传卢俊义,是宋代著名的少林弟子。因此其枪拳源于少林是为可信,姬善枪并为岳飞之枪亦顺理成章。此可作为姬际可师承岳飞之佐证。
    甲、少林寺古拳谱中有关于姬老师枪法之记载
    姬公入少林切磋技艺虽无史料记载,但笔者的一本少林古拳谱拳谱集要中确有姬老师枪法(附图)。该拳谱前部有拳论总讲,后有通臂拳经论述,中间有姬老师枪法,在六门枪势六门枪点之后。该枪法论述开始内容为“起落二字自身平,盖世一字是终身。知进退、要审时,单指迎风上法难,总是上法还为先,此枪不用闪法进,单凤朝阳总为强。”除此枪法外此外再无有关姬姓的有关论述。至于此姬老师是何人、何代、是否是姬际可,并无旁证。联系姬公善枪之传说可能为姬际可。从该枪论中内容而论,大部分为少林枪及小夜叉棍之名称,如猪龙唝地为小夜叉棍第一路之势法名称,定膝枪、吕布托戟皆为小夜叉棍第一路势法内容,其那那定势似为大圣紧那罗王之简称,实为少林枪法。由此可以断定不论姬际可去少林寺时多大年龄,其所练枪法为少林枪法无疑,其枪法是学得自异人所授岳飞枪法经他传入少林,或是他入少林学的明代高僧所传少林枪法,皆不可推翻枪法同源这一事实。马文之考证及笔者考证皆可证明当时少林寺正是武术鼎盛之时,上有洪转、三奇,中有玄机和尚皆武术大家,有碑刻为记。姬公从学玄机诸高僧较为可信。但问题在于姬公本人无有关师承的论述,其弟子又无相关此问题之遗训。而只有其族谱中所记之入少林十年之记载,难作定论。但不论其事实如何,姬公能传留下心意六合及形意门一派,的确是很伟大的一派宗师。应当受到尊重和纪念。
    乙、石久芳大师关于形意拳门二十四字之传说
    关于形意门和岳飞有关还有一段传说,先严久芳公曾言,从师形意门开封王长兴老师爷,王长兴老师爷河北人,原为练大洪拳,到开封后拜原清庭大内高手异人为师,改练形意并传留形意门二十字一派谱,其内容为忠、义、思、武、穆,大、义、贯、乾、坤,孝、德、成、至、理,名、震、千、万、春。从此内容看是对岳飞教重之后人所传。而传拳创拳并非须多年,岳公在战争环境中训练兵士当以最实用之拳械,在传授师传武艺时加以自己的心得改进创新是完全可能的,以战务繁忙生前时间短作为不能创拳之理由不能成立,加上师传为岳飞这一传说为形意大家都认可,因此岳飞创形意拳之说应为可信。
    关于姬际可化枪为拳,仅有唐豪到河南陈家沟访问时“曾见于河南流传的心意六合拳谱,虽未写关于岳飞的传说,但与山西戴龙邦写的那本书共同的地方是说由枪术创编成拳,所说的姬的名字也相同。所以,关于岳飞的传说也可
能是戴龙邦加上去的”。(曹志清《形意拳理论研究》第132页)缺少其它有力的资料证明,从心意六合拳及形意拳结构特点及内容上分析,其拳内容上并无多少枪法而只有枪意,而少林枪法中并无十二形中之势法,既无熊形枪也无马奔枪以及鹰形枪。如果说是从枪法苍龙摆尾、金鸡独立、金鸡乱点头、白马削蹄、青龙跳涧等势,化出拳法,又无与其势义名相同的拳法。因此以枪化拳之说既缺少文献记载根据,又与拳法与兵器的发展关系理论不合,而其拳(形意六合拳)与少林寺心意把有相同之处,不仅从心意四把锤的动作与十法理论或形意十二形中的势法及理论,都与少林心意把有相同之处,因此如果姬际可曾创拳,心意六合拳和形意拳应是从少林心意把补充变化而成,这也与姬族谱中所记载之居少林十年回山西等内容相合。因此,化枪为拳之说所指的只是枪意入拳,而并非枪的势法动作化拳。形意拳手法特点之一是走立圆,如向前滚动的车轮,而与八卦、太极走横圆不同,并异别于一般拳法,此可能即是化枪为拳之论的依据。至于形意拳到底是岳飞所创还是姬际可所创还待于专家志士们的进一步研究。
    另外还需探讨的问题是心意六合拳分出形意拳后似成了两种不同的拳派,河南派习心意六合拳之人又以回族人为多,山西派、河北派则以练形意拳为主。其原因望有志之士进一步探讨。
    (4)少林古拳谱中和壁画上描述的心意拳六合拳
    少林寺古拳谱中有心意拳谱,关于心意拳论述道“何为拳论,总心意一动浑身俱动------心意一动物蹶落莫惊意去响连声------”并有对心意六合之论述谓合而有助之说,在内外三合之后又强调内外尤当合及勇于义合。少林古拳谱中有心意通臂合解,“心意者虎拳也,通臂者猴拳也,通臂名移闪,心意号腾挪-----”。明代程冲斗学少林棍法后著《少林棍术禅宗》,其小夜叉第一路中诸势名见于以后少林古谱中,姬老师枪法中有少林棍法禅宗中小夜叉棍中势法名称,可以证明该棍(枪法)早于姬隆风数百年。姬姓枪源于少林。另通臂拳谱见于福裕禅师少林短打,纪效新书中对十八家祖师之描述,其中韩通(免张)通臂与少林寺的棍皆在十八家祖师之中。在明初已大成,形意拳中有鹰熊斗志而无心意通臂合解,心意通臂早于姬氏入少林寺数百年,而决非姬氏所传也。
    白衣殿的壁画则是将心意把和六合拳形象地描绘出来。同时少林古拳谱少林背景中对此论道:“白衣殿不非凡,墙上壁画喜真贤,站屋内向南看,僧人大练心意拳,扭回头向北看,僧人大练六合拳,六合拳在下边,少林全景在上边。”壁画中六合拳系西院的耳把陆合拳,与南院吴山林老师爷传的不同。六
合之意除指内外三合共六合外还指对打六个回合,西院湛举大师传的为三节,每节分攻防二段,故称六合。南院六合拳为攻防六路十二段,亦称陆合。此外还有柴宗汉师叔传的开手六路陆合拳,为贞绪方丈所传。这几种六合拳其共同特点为单练时如有人,对练时如无人。是练习搏击的实战训练,是专练攻防技术的对练套路。另外,少林古拳谱中的走马六合也是对上法进法攻防技术的训练。壁画中的心意拳是对心意把技击实用的描绘,并非心意拳的演练,与吴山林老师爷演练的用法相同。由此可知,心意拳与六合拳是并行的两种重要拳法。
    少林寺白衣殿是建于清初〈见嵩山少林寺一书第66页〉少林寺志中和县志中有清道光年间〈1828年〉麟庆巡查少林观武之记载,又有康熙乾隆为少林寺题匾及题诗之记载。壁画中所画之穿皇帝服装的可能是记录这一事件。白衣殿另几幅壁画十三和尚救唐王,紧那罗王御红巾等皆为少林寺重要事件,由此可见壁画是反映少林寺历代荣耀和少林武功。因此心意拳和心意把已如历代高僧所言是少林寺古老的秘传功法,是拳中之王,秘不轻传的绝技。
    综上所述,可知少林心意拳、心意把、陆合拳皆有别于心意陆合拳,早于心意陆合拳,心意陆合拳四把锤的拳法内容未见少林古谱记载,因此实际情况可能是姬隆风在少林寺学心意把,回家后创心意陆合拳、其拳与少林寺陆合拳或心意拳皆不相同,有类似心意把的动作,是否是少林心意把的变枝,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形意拳似是少林心意把之变化,从姬际可练拳时特意不让人看,马学礼偷拳之传说而论,足可与少林寺心意把秘持情况相同,这也从另一方面佐证,姬际可是从少林寺学的心意把之事实。综合上述诸多方面论述之依据,可以判断心意六合拳谱中(守洞尘技)三节四梢内容六合理论来源于少林寺释字锤把十要诀中三节四梢的五行六合理论,丹田功来源于少林寺五段开合易筋经,此五段易筋经还见于济南图书馆的古抄本,云为天竺达摩大师所著。其气之开合与吴山林老师爷教将气聚为一圆团,可以在体内升降之要求相同。
至于是否姬公将岳飞之拳还给少林或从少林学得拳械创形意拳,尚待有志有为之士进一步研讨考证,但达摩大师、少林历代名僧、岳武穆王、姬际可大师等老师之济世惠人之仁心仁术,为国为民之功德是的确应受到后代敬仰和尊重的。让我们共同纪念他们,学习他们的崇高品德和高深武功,为济世惠民壮我中华、弘扬文化作出贡献。(附古拳谱照片)
    作者幼习家传武术,后入少林,从师德根及吴山林师爷,二公去世后从素喜大师、德宗大师、吴有德大师学艺,并得到杨桂五、张清河、李银章、杨聚
才、刁行书、王超凡、释永祥、郝释斋等师兄的指导,从66年至82年期间学
习搜集整理20余年,不仅完成了继承少林武术遗产不使其失传之心愿,同时在文革少林老师们困难中得到恩师行正方丈的大力支持,并蒙他传给少林寺古拳谱数本,后又得永祥抄写的古拳谱,及吴山林老师爷、德根恩师、杨桂五师兄、乔黑宝师兄赠送少林古拳谱,结合父亲久芳大人搜索古拳谱及镖局镖师江湖秘本,及少林医药秘本。于80年整理出《少林武法要略》、《少林寺弹腿图说》、《少林寺昭阳拳》、《少林寺罗汉拳》等四本书,由少林寺出资印刷后在寺内出售,此为德根恩师口述《少林武术概要》小册子后,郝释斋师兄带动下,笔者整理出的少林寺首次公开的四本内部资料,也是近代仅有的少林寺武术论著。82年后经少林方丈授权在开封举办少林武校,后又示教出版多部武术教学片及少林寺武术教材,《释永文少林武术论文集》等武术专著,2001年荣获武术七段,现正致力第二种少林武术竞赛套路之研编,少林武术风格在新时代审美观点及新形势情况下改进变迁之研究。笔者虽随父学过形意,但功力及研究甚浅,对于少林武术心意拳心意把有多年之体验,故写出一些思考看法,谬误难免,愿为引玉之砖,欢迎海内外大家及对此问题有研究的大家及同志批评教正为感。
    少林永文(原名行文)因后皈依恩师行正方丈故用方丈所赐之名永文
附录参考书目:
少林寺古拳谱、苌门古拳谱、中国武术史略、中国武术史、形意拳理论研究、纪效新书、少林寺棍法禅宗、登封县志、少林寺志、嵩山少林寺、少林寺武僧志、少林寺武法要略、少林寺弹腿图说、形意拳术抉微、孙禄堂武学著作大全、少林寺资料集、少林武当考、少林寺拳经。



也论少林寺心意拳与心意把 少林永文              

少林寺武术中有不轻易外传的内功秘技心意把和心意拳。心意拳被称为拳中之王,心意把被称为看山门绝技。近日拜读《少林与太极》9李先生《心意拳与心意把》一文有诸多不同看法,就本人练习少林心意把心意拳30余年之体会,谈几点粗浅看法,以抛转引玉,并请行家指正。  

一、心意把心意拳之区别  少林寺心意把与心意拳是不同的两种拳法,不能混为一谈。  
1、心意把:心意把没有十二大势,而是只有一势,此一势又有左拳右拳之别而为左右势,由此左右势化出十二种变化,而起落把势皆一样。少林寺心意把是把一势多次重复,配合发声,在起落、飞纵、翻身、内气运使等方面配合变化的一种练内、外功的方法,能迅速提高内力、功力、爆发力、技击水平的古传功法,而不是一趟十二大势的拳法。  
2、少林寺心意拳:  少林寺心意拳被已故行正方丈称为拳中之王,历代高僧一向秘持不肯轻传,本人研习少林寺武术多年,研习过名称不同的心意拳。其内容虽不相同,但其风格大体一致。如少林寺贞绪方丈之外甥柴宗汉老拳师所传的心意把心意长拳,寂聚大师后代吴山林师爷所传的心意拳,已故少林寺初祖庵行夏大师的心意拳,其套路相近,而以吴山林大师的较为完善。其结构内容如下:  少林寺心意拳共有三段,第一段以左盖右打为主,重在训练出拳速度、力量及盖打技术。第二段重在练习拦打(外拦掠手)连环打、斩截挑领诸法,其特点是架势古朴,多次重复,而且有双恨脚、冲天炮、望眉攒加反背攒心炮诸动作,有猛虎之威猛,并非有鸡、猴、鹰熊之形态,与河南流传的心意六合拳无相同之处,从势法、发力特点看皆是不同的两样拳法。与心意把也大不相同,其双恨脚与少林寺大洪拳相同,其裹边炮与少林寺炮拳相同。其步型以弓步、丁步为多,其出拳大多配合上步或退步,并是一手防,一手攻,招招实用,勇猛激烈,发力顺达。其上法特点是连环打法,连环步法,势势连环,偶意深刻。与寺外流传的心意六合拳大不相同,决不能混为一谈。  按老拳谱所示,心意者虎拳也,以取猛虎之威,以心意气之贯通,非像虎形而取其威意也,与目前行意门的心意拳有巨大之差别。  

二、少林寺心意拳、心意把之源流  据多种文献资料记载,心意拳和心意把皆为少林祖师达摩大师所传。当时所传究竟何样已无法考证,寺内老禅师口传心授历代相传,各代有增减,寺内有记载的最早有关心意把心意拳之根据是明代重修毗卢殿之记载及殿内地面上之脚窝为寺僧练心意把、拳所造成,可知此种拳在明代已大盛,其起源当早于明代,而六合心意拳之著名拳师姬龙平生于清代,故少林寺心意拳决非姬氏所创不言自明。  

melida 发表于 2006-8-28 10:19:17

re:三、少林寺心意拳与姬氏六合心意拳名称及风...

三、少林寺心意拳与姬氏六合心意拳名称及风格特点大不相同。  

1、名称意义之不同:  少林古拳谱论心意拳时曰:“心意二字指心使于目,气使于心``````又曰:“心意者虎拳也``````”。非常明显地表现出心意拳是虎拳,少林古谱在心意通臂和参中曰:“心意者虎形拳也,虎身大力猛,遇物则直扑直上,故势大而力猛,通臂者,猴拳也,猴身小而力弱,常有被吞之患,故遇物则左移右闪。”故心意拳主要风格象型为虎拳,又取猿猴之腾挪移闪,并非有鹰、熊、鸡、燕、猴等之十大势。与河南流传的心意六合拳不同,少林古谱诗曰“通臂名移闪,心意号腾挪,远来接取便,进来遭不着,密云遮日月,总为妙术多。”河南心意六合拳又名守洞尘技,其心意拳谱与少林寺心意拳谱也大不相同,故硬说成是一种拳法实为牵强。  
2、拳理拳势之不同:  少林心意拳是三段的拳法,主要取意虎威,势法古朴,讲七拳,少林古谱论曰“心意拳谱”七论曰:“心意拳论,何为拳论,总心意一动,浑身俱动。”讲心意六字:“攒、扑、裹、束、挑、领。”六字,又论为“七拳名曰斩、截、裹、束、挑、领”,而心意六合拳则为守洞尘技,它以模仿十种动物之形态而演变为拳法,心意门人称十大真形。十大真形者,鸡、龙、虎、蛇、燕、鹞、马、熊、猴、鹰,以鹰熊两艺为本,鹰形专司进攻,熊形专司防守``````,身成六势即:鸡腿、龙腰、熊膀、鹰捉、虎包头、雷声(见李先生在《少林与太极》92年第二期《河南心意六合拳概论》)一文中列举了22个单势名称及心意六合拳的发力劲道:“蹲、涮、摇、拧、插、踩、扑、裹、束、决之十劲”,显而易见,与少林寺心意拳理、拳势大不相同,少林心意势法古朴简便,而守洞尘技较为复杂,如果说守洞尘技是由古朴心意拳发展充实而成,倒有其可能,而决不会由完备而退回古朴之简练也。  
3、源流及拳谱之不同:  (1)少林寺心意拳源流。  心意拳为古老拳谱。据多种拳谱记载,为达摩祖师见众僧体弱而传授的健身的法门,为心意拳的雏形,后代增益变化,但仍保持有势法简单,拳意深奥,风格古朴,技法高妙之特点。寺内老禅师皆言为达摩祖师所传。形意拳著名大师孙禄堂在形意拳学一书中自序写道余赏闻吾师云:“形意拳创自达摩祖师,名为内经,经宋岳武穆王发明。当明清初之际,有浦东诸冯人姬公先生讳际可字隆风,武艺高超、历经有年,始终南山得岳武穆王拳谱数篇,融会其精微奥妙,后传授于曹继武先生……”孙先生为形意门嫡传弟子,所言当属不虚,达摩不会拳之说实为牵强,此说为形意拳源流术及姬先生小传并未说姬先生创少林心意把拳之说,李先生是将心意与形意混为一谈了,此其一。少林心意拳与心意把亦非一种拳法,李先生把少林寺心意拳与心意把混为一谈,是认识上的偏颇,此其二。  少林绝技并非之心意拳、心意把,尚有炮拳和眉齐棍。炮拳可加把合练,心意拳中则无加把之传授,但有炮拳之动作。因此可知心意拳是少林寺古传拳法、心意把是与其并行的练内力、发力技击运便的功法,不能混为一谈。  (2)六合心意拳源流:  据六合心意拳谱记载,原名《守洞尘技》拳谱,该拳谱是否如李先生所轮之《心意六合拳》。“河南心意六合拳概论”文中所说,河南心意拳又称为“守洞尘技”六合拳,心意门似为相同拳法,不知是李先生有误把原六合心意的心意二字提在前面,而成为心意六合拳,或是两种不同拳法。  守洞尘技是山西祁县戴文俊家传。并为论及其源流,至于戴文俊是不是形意大师曹继武先生所传之弟子戴龙邦,有待于进一步考证,形意大师孙禄堂先生在前述《形意拳学》一书自序中以言明形意之源流,不再赘述。“到了元明两代因为无书籍几乎失传。姬隆丰游终南山得武穆王拳谱传形意拳。”因此戴文俊另有其人,六合心意拳和形意拳非出一源。或者戴文俊既是戴武邦,其师承是形意拳姬隆丰之弟子曹继武,其六合心意拳是后演变为形意拳的。但不论二者是哪一种其源出少林,非姬隆丰所创是显而易见的。因此,两大师所言当与事实无误,此为形意源流,未提到心意之说。  从另一方面论之,如果为姬先生所创之拳法不会不立宗派,更不会不告诉弟子,因此,可以说孙禄堂大师所言形意拳源流是有根据的,李新民先生所论姬隆丰创心意六合拳之说是根据不足的,将少林心意拳和心意六合拳混为一谈是很牵强的。  近读祁县武协会长曹继植先生大作,论及形意拳历史,其拳谱和岳飞大将牛将军有关,原为六合心意,后因故改为形意拳,此亦为形意拳源自岳飞提供又一论证(见曹继值论形意拳源流之章)。  由此可见,形意心意源自达摩,大成于岳飞是有据可考的。源于姬氏无文字资料记载其与形意门诸大师所言相违,理论证据不足。  那么六合心意拳既然和少林寺心意拳不同,是否和心意把相同呢?事实是绝不相同的,据“守洞尘技”拳谱所论,其内容分为技击部分和六合心意拳内功。技击部分:如李先生概论说说有十二大势讲心意四把锤,身体讲鸡形、熊形、虎扑、鹰捉、收纵、如虎转、如梭龙、牛捏头、猩猩竖身,猿之纵灵,野猫缩顶等全身十二形象。  其内功部分主要是丹田功,讲开丹田、分丹田、竖丹田、合丹田、还丹田、养丹田等。以四把为基本功,其势又分为单把、双把,讲熊膀之劲。而少林寺心意把则讲气自丹田而起,如虎之恨,如龙之惊,气发而为声,声随手起,手随声落。讲起如举鼎,落如分砖,束身而起,展身而落。讲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一势通百势通。故心意把只一势,虽有左拳右掌之别,左、右势及下肢动作基本相同,此即以简代繁其十二种变化只是变化起落把前之动作,其把位起落动作皆相同。因此从内容到风格及练法与六合心意拳大不相同,硬把毫不相同的拳法说成一样显为牵强。  从拳谱上论之也大不相同。六合拳之大致内容以如上述,少林寺心意拳拳谱则讲心意六字势将起撩阴、落拂眉、猛风击水有拳像,浪浪相随莫迟疑……心意一动物必落,莫惊意去响连声。心意通臂拳中则论曰“通臂名移闪,心意号腾挪,进来皆取便,远挪遭不着,一气通天地,两气隔山河,密云遮日月,只为妙术多。其形象则讲,势如虎扑,把上鹰捉,身如猛虎,矫如猴形,蜇龙升天,老鹞钻林……。显而易  见与六合心意拳大不相同。  李先生把少林拳把十要法作为少林心意拳谱,是把十法和心意拳谱混为一谈了,其十法是少林拳术之法,形意门有此十法,只能证明心意大师承认心意拳源自少林是由达摩祖师内经发展而成之论有据,而决不能证明少林寺心意拳把为形意拳化出,更不能证明和六合心意拳是一种拳法。  故曰:六合心意拳最早论述是源自山西祁县戴文俊家传其拳谱为守洞尘技,而少林寺心意拳收心意把为少林寺内部绝技,有悠久之历史,相传为初祖达摩大师所传,历代高僧增补发展变化而成,六合心意拳又称由形意大师基隆丰所传,姬为明末之人,当时少林寺已有后大殿,苦练心意拳执脚窝以形成,故决非姬隆丰所创为有据。    

综上所述:  

1、少林寺心意拳与心意把是不同的套路,与六合心意拳不同,虽出于一源但不是一流。   2、根据形意著名大师孙禄堂等人所述,形意拳源自达摩祖师、由宋代岳武穆发展成熟,著名人物有姬际可,戴隆邦等人。其拳路内容与少林寺心意把、心意拳大不相同。  
3、少林寺心意拳与心意把源自达摩祖师,于明代已大成,有少林寺后大殿锤窝为证,姬际可为清代人,故早于姬数代,不可能由姬际可创立后才传入少林。  
4、从达摩祖师的故乡现仍有点穴等古印度武术及历代文献资料等皆可证明,达摩祖师精通气功武术,其不会气功武术之论实谬。  
5、虽承认达摩祖师传心意拳,并不否认少林寺武术是中国历代高僧大德结合中华武术,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充实发展完备这一事实。少林寺武术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以上是几点肤浅的认识与海内外有识之士商磋,谬误之处,敬请指正为幸。关于姬大师在少林寺等问题将另文讨论。                     

少林永文敬识  

什么是心意把?------心意把是少林寺中传习的一种散招练习法,共12大势。其名目有:起式把、左右把(或楔镢把)、翻身把、地盘把、起纵把、腾挪把、亮翅把、展翅把、推上把等。只有单势练习形式,无套路,直线往返练习。


少林心意把   
心意把,少林秘不外传之功,又名锄钁头,少林僧人寓武于劳作之中而悟出的一门上乘功法。具体形成时间不可考,宋时已著名于世。仅一大势和几个侧势,而练至融会贯通,又可化身千万,可谓变化无穷。心意把讲心意、重实用,是少林门中真正的内功拳、禅拳。心意把实则练气练柔劲,旨在行气入膜,充实肌体,以达动显于外,点化千钧;静敛于内,祛病强身。其诀在空,即身空、心空、目空。心空则气闲神定,无所思、无所畏;身空则腾挪辗转自如;目空则无敌无我,自然御敌于无形。心意把功成,即达忘我、无念、了生死之至高境界。
  近年亦有人宣称会心意把,实乃吴山林当年在少林传艺时教的几个简单功架。试想若无明师悉心指点、无多年苦修浸淫,把从何来?若不知气,行功不知忌口,饮食不加调济,则血浮气躁、气息难调,何谈心意?此亦少林禅功有别于其它功夫之一处。世人辄曰: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谬论也!
  少林门人若不修心、意、气,不通禅,何以谈武?所谓禅拳、禅武一如岂非妄谈?所谓少林外家乃无稽之谈,外行之讹传,后人之附会而已。
  近年心意门中异论纷起,以少林心意把与心意拳某段有形似之处,并言之凿凿谓心意把或出于心意门。殊不知少林心意把宋时已名动于世。而心意把之神髓,又岂形似可以窥测?
  心意把为少林无上之内功,最上乘之技法。亦令天下英雄神往不已。张三丰、周侗等皆得益于心意把之一式而悟禅拳之妙,或开宗立派,或技惊天下。
  

  少林心意把歌诀
      一心意把势法单,它系少林内功拳。拐起毛篮掌宜吐,起落身法随意变。起如举鼎提口气,发“嗯”声落如分砖。运气宜顺为要旨,落下好似掘地般。夜静练势意集中,形似白猿跳山涧。
      二气运百会达涌泉,行输丹田昆仑转。通往中脘到膻中,三合以上抵劳宫。气从两足向上提,气达周身用呼气。起如举鼎低颚吸,落地分砖气呼出。左右起步循环跳,亮翅展身腾丈余。初练每时三十六,月后九九八十一。天天如一千日连,功到气随走遍天。



心意把又曰锄镢头也叫镢头把,镢头把也是少林寺独有的一种桩法。由其演变出十二大式,此桩法为心意把之母,动作看似单调而招法实用,朴实无华、刁狠猛毒,出手无情,技出绝妙,它是心意拳之母,虎捶一类之髓,被称为:“把头中之王”。此把看似一式,但其变化莫测,可应干变万化。心意把内静外猛、刚柔相济,虚实相生而变化无穷。呼吸与动作配合,起把时发鼻音“口母”音,向下落把时发“咦”音。静如狸猫,动似猛虎,讲究起把物必落。
    心意把的基本桩法有两种练法:
    其一:侧身(顺身)半蹲桩,步型似虚步,双足距离一脚左右,两膝相合拢,重心在后腿上,两膝半屈,挺胸塌腰、悬顶沉肩,左脚在前则左手护于裆前,左肩对前进方向,右脚右肩均向前,右手护于裆前,左手握拳护腰,目视前方(如图锄镢式)。
    其二:侧身下蹲、束身、含胸、颏下收、沉肩、塌腰、悬顶、步型似虚步,矮桩,重心在后腿,两脚距离为一步之长,前脚尖点地,前手变拳,屈臂,左拳背对敌时与头同高,距离为30—35厘米;后手为捶,手心向里与心口相对应约20厘米,虎目视敌,气沉丹田(此为抱捶式)。
    “心意把可练刚、练劲。行于跳,落脚于踏,向前练推,向上练格,向下练踹,向后练甩,挤砸吐音,声震如雷。有歌诀曰;“少林心意把,步行四十八;点点有别招,气从丹田发;起势随音开,落脚山倒塌;撩臂灭堂灯,撩把撕夜叉;五行练一气,着把如雷打;苦练八年八,出行走天下。”现在少林寺千佛殿内砖地上遗留的四十八个脚窝,就是历代高僧苦练心意把的佐证。
少林心意把图解之一
    (一)束身抱捶式:
    预备式:双脚开立与肩同宽,悬顶沉肩、挺胸、塌腰、收腹、两手臂自然下垂于双胯外侧,双掌心贴於腿,双齿紧叩,舌抵齿缝,目视左方。
    1、束身式:接上式,身体左转90‘,屈膝下蹲,左脚前点成左虚步,两膝相合。同时双手臂里滚上翻,双掌变拳,拳背对敌,屈臂,’左拳锋与自己下颏同高,距离约30至35公分,右手为捶,拳心向里与心口相对应约20公分处,目视左手前方。要求:侧身下蹲、束身、含胸、拔顶、沉肩、收颏、塌腰,步型似虚步,矮桩,重心在后腿、为三七步(如图1)。
    2、展身式:左脚(虚步)向左斜前方上半步,变实步,上移身法变左弓步,同时左捶内由下自裆前向左上撩起划一弧形,从左腰前向右前与右膝合击,经心口时拳变掌,同时右拳附于腰间左转体起右拳经臂带右胯右腿,右捶里合外翻滚小臂由阴变阳与左掌合力向右转臂,右拳立于右耳上与太阳穴相对应,左掌放于右腋前(章门穴上)也可向右前方击掌,劲与右膝合,同时,右腿从右侧划半弧形向里勾、挂,上抄提膝,劲路与左掌合。要求:起把,展身时要抖如猛虎,上扑,鼻发“口母”声,起落反侧要求全身关节滚身而起,劲路以粘滚为主。体现出身法“起横落顺,束身劈打”的特点来。落足时五趾抓地,裆合住,腿内侧用力,左前臂与右膝相合,左右手前后撑开(如图2、3一①)。
    3、劈砸式:右脚向右斜前方下踩,蹬、踹一大步,攻击敌之后腿;同时向前跟身进步,左手由掌变拳,双捶由右上方向右前下方束身猛砸。同时发音“咦”(长声)。此时左脚支撑独立步变成跟套步(前脚实,后脚虚,脚掌着地)重心在前。要求:双臂下砸时,右臂肘与左膝相合(如图3一①②③)。
    4、束身式:接上式,左脚向后退半步,变实步,右脚随身法后退变虚,前脚掌点地,似右虚步,双捶向下砸,合抱于胸前。右捶在前,左捶在后,目视拳上前方,两拳捶背对敌。要求:束身、含胸拔顶、沉肩、收腹、塌腰、气沉丹田(如图4)。•
    5、展身式:接上式,右脚由虚变向身右侧前方45’角上半步,随后左脚同身法向右侧前方勾挂,提膝,同时右拳变掌成弧形向左侧合力吐掌护肋,另一用法也可吐掌前击敌胸,左掌成弧形上架(滚臂外翻),左转(拧身)拳放在左耳处(距一拳远),蓄动,目视敌方。要求:手起脚随,右手与左膝合,展身时宏发鼻音“口母”音。主要体现出:撩捶、勾挂、拧身,吐掌和肘膝相合,上层发音(如图5)。
    6、劈砸式:左脚由提膝勾挂,向左侧45‘角前方猛力下踩、蹬、踹。脚跟着力,同时后腿前蹬催身法疾速向前,左右(右手由掌变捶)捶先后由上往下疾速下砸,同时口发“咦”音(声从丹田内发出)。后腿跟步成弯套步(脚掌着地)。要求:含胸、束身,气沉丹田,脚下踹时意欲将敌踏入地中,体现出顺身而落之特点。又如猛虎扑物,雄鹰抓兔之状。要求:疾中疾打还兼慢(如图6一①②③)。
    7、翻身把:(也叫转身迎面打)接上式,假设敌人从背后偷袭于我,我急缩身转首,用眼法瞟住来袭之敌远近和进攻之手法,迅疾转身,提右腿外撇脚,同时右手由拳变俯掌由腹前随转体拧身,再划弧形由上向下抓捌敌臂而带之,右捶由身向下至上划弧拧身下砸同时由丹田发力,闭口出音“咦”声,短促有力。双脚着地时,左脚下踏,右脚掌着力,成前实后虚之套虚步。要求:转体时身法与手法要协调一致,双手抓例、砸、压与发音同时进行,翻身下砸要左臂与右膝相合,全身犹如一条龙,即首尾相合、习而熟之,左右翻身把均出自一理(如图7一①②⑧)。
    8、束身式:接上式,右脚向右后方撤半步,由虚变实,重心后移,左腿后移半步,前脚掌着地,全身成矮桩虚步状,双拳随身法后退,同时抱于胸前成双捶背对敌。捶心向里,左前右后。要求:含胸、悬顶、塌腰、收腹,气沉丹田,目视前方(图8)。
    以上八式,如此左右起把各六次,接着一个翻身把(转向),再左右起把各六次(即左六把,右起六把而后一个翻身把)转过身来,接着再打,如此循环四趟,即是48个动作,此为心意把之母,心意桩法也。步行路线呈“之”字形,有歌曰:“起横落顺,举鼎分砖,斜肩带背,劈打砸撩,蹬踹挤压,进身靠打,起“口母”落“咦”,丹田吐纳,五形合一,退敌妙法。心意神把,名冠天下。”
少林心意把图解之二
    (二)镢头把(锄镢式)
    1、锄镢式:由预备式,身体向左转,侧身(顺身)下蹲、束身、含胸、悬顶、沉肩、收颏、塌腰步型似虚步,矮桩,重心在后腿为前三后七步,前脚掌点地,两脚距离为一脚到一脚半左右(视练习者身材高矮而定),两膝并拢,两腿半屈,左脚在前则左手在裆前,护裆,握拳,左肩对前进方向,右肩在前方则右脚在前右手护于裆前,右手握拳护腰胯之处,两拳拳心相对,一前一后,前手低,后手略高,双拳握紧,两臂微屈合住劲,两臂松沉内合含胸,双目视敌(如图1)。
    2、展身式:左脚由虚步向左斜前方上半步,变实步,五趾抓地,上移身法,变左弓步;同时左拳由下自档前向左上方撩起至胸前,划一弧形从左腰前向右腋下运行,与右膝合力,右拳附于腰间,左转体起右拳以臂带胯,以胯带腿,右拳里合外翻,由阴变阳,与右拳合力向右转臂,右拳立于右耳旁,虎口朝下,与太阳穴相对应,左拳立于右腋前;与臂同时而右腿提膝勾挂(抄敌前腿),左腿独立,(如图2一①②)。另一练法可使左捶向前击出。要求:①起把展身时,要滚身而起,束身劈打,踩脚而落,内提外随,内外合一;②立足(站立之脚)要五趾抓地,裆合住劲,腿内侧用力,左前臂与右膝相合,左右手前后撑开;③起把时,拦如猛虎上扑,闭口发鼻音“口母”声,起落反侧都要求全身关节滚身而起,劲路以粘滚为主。体现出身法起横落顺,束身劈打的特点来,才能形神兼备。
    3、劈砸式:右脚向右斜前方猛力下踩(含蹬、踹之力)一大步、攻击敌之后腿;同时跟身法向前,双捶由右上方向右前下方,束身猛砸,同时闭口发宏音“咦”(长音)。此时左脚由支撑独立变成下蹲跟套步(前脚实,后脚虚,脚掌着地),重心在前。要求:双臂下砸时,右臂肘与左膝相合,并且滚臂而下,双捶虎口朝上,拳心相对(如图3)。
    4、锄镢式:接上式,左脚向后退半步,变实步,右脚随身法后退变虚,前脚掌点地,似矮桩虚步,双捶由下砸之势、双臂里合,由虎口向上变两捶虎口相对,右捶在裆前,左捶放于左胯上腰前。要求:挺胸、塌腰、悬顶、沉肩、收腹、目视前方、上下齿合、舌抵齿间(如图4)。
    5、展身式:接上式,右脚由虚变实向右侧前方45‘角上半步,随后左脚同身法向右侧前方勾挂提膝;同时右拳向前撩起,高度到腰时向左胸前横击与左膝之力相合(另一用法:可用捶前击敌胸口、咽、喉、锁骨等要要穴)。左拳咸弧形上架(滚臂),左转拧身,拳放于左耳旁,距太阳穴一拳远(蓄劲),怒目视敌。要求:手起脚随,右手与左膝相合,展身时闭口宏发鼻音“口母”音。主要体现出:起如举鼎(落如分砖),瞬间发力。撩捶、勾挂、拧身、滚臂。发音和击捶,一气呵成(如图5一①②③)。
    6、劈砸式:接上式,左脚由提膝勾提向左侧45‘角前方猛力蹬踹下踩,脚跟用力,同时后腿前蹬催身法疾速向前,双捶先后由上往下,疾速下砸,同时口发“咦”音,后腿跟步成弯套步(脚掌着地)含胸、束身,气沉丹田,脚下蹬踹时意欲将敌踏入地中,体现出“顺身而落,束身劈打,落如分砖的特点来,如猛虎扑物,雄鹰猎兔之状。此劈砸式要求:打了还嫌慢,还要疾中疾(见图6一①②⑧)。
    7、翻身把(也叫转身迎面打):接上式,假设敌人从背后来偷袭,我缩身转回首,用眼法瞟住来袭之敌远近及进攻手或腿,再疾转身,提右膝外撤脚,同时右拳变俯掌,由腹前转体拧身同时划弧形由上面下抓捌成砸压(右拳亦可不变掌,随转身滚臂,砸压)(如图7一①),右捶由身后由下向上划弧形拧身下砸(敌面门、太阳穴、脑后枕骨、锁骨处等要害,此几处着则毙命,故不可轻用);同时自丹田发力,闭口宏发“咦”音,短促有力,双脚着地时左脚下踏,右脚脚掌着力,成前实后虚之套弯步。要求:转身时身法与手臂要协调一致,手抓、捌、砸压与发音吐纳同时进行,翻身下砸要左臂与右膝相合。全身如一条龙,首尾相合,似龙折身,习而熟之,左右翻身,均是一理(如图?一①②③)。
    8、锄镢式:接上式,右脚向右后撤半步,由虚变实,重心后移,左腿后移半步,前脚掌着地,全身成矮桩虚步状,双捶随身法后退滚臂里合,由下砸(双拳虎口相顺)变双拳虎口相对,拳心与身体对应,左拳立于档前,右拳放于右胯上、腰前方。要求:含胸、拔顶、塌腰、收腹、气沉丹田(脐下方圆),目视正前方(图8)。
    以上八式,如此左右起把各六次,接着一个转向翻身把,再左右起把各六次而后一个翻身把转过身来,接着再打,如此循环四遍,即是四十八个把式动作、此为心意把之母,心意桩法也。动作步行路线或成之“字”形。有歌云:起横落顺,举鼎分砖,斜肩带背,劈打砸撩,蹬踹挤压,进身靠打,起“口母”落“咦”,丹田吐纳,五形合一,退敌妙法。心意神把,名冠天下。”




一、        少林心意把
少林心意把,谷称“把头”。本人所习之少林心意把是吕学礼先生所授。据吕师所述:“心意把为十二大势,十二种变化,共计二十四把。‘起式把‘为心意把之母,再变不离其宗。”今世人对十二大势尽知者鲜,本人所练之少林心意把与现今河南嵩山少林寺武僧德建所习心意把相较,略有差异。但总体而言,基本一致。以下所述,为本人所得之六式“把头”。
(一) 起式把
1. 预备势:
左脚在前,身向左侧,眼平视前方,整体尽力下蹲,双腿弯相套;左手握拳,臂垂直护置裆部,拳心向内;右手握拳,臂垂直右腿外侧。
2. 左脚前进一步,大吃大喝脚紧跟半步;随后左脚前进一步,右脚紧跟半步(俗名:抬轿步)。
3. 在进左脚睥同时,左手立掌从裆部提起向外拔拦,随之屈臂变握拳上抬至下腭前,拳心向下,肘尖平悬于正前方;同时右拳由下向上冲拳后顺势向右后拧中节,拉拳、屈臂置于右耳旁,拳心向外,肘尖朝前,臂悬平;随左脚进步的同时,右腿勾脚、屈膝上提。
4. 右提膝不动。左肘在前,两臂平悬;上体向右拧中节,使左肘尖与右膝尖、右足尖垂直;两眼平视。
5. 提起之右腿向前跨一大步落地;随之全身下蹲、束身紧凑、成弯套弯腿;两手握拳,随身落、步落,用拳轮向下劈砸;左拳收至肋部,右拳砸至右膝上方。
6. 继而拔右手,上冲左拳、提左膝变左式。左、右动作相同,直线运行,接连不断。
(二)左右把
1.预备势同前.左脚前进一大步,左手向上滚掌至头顶上方,掌心向外;同时右腿勾脚、提膝;右拳拳心向内,屈臂冲至左掌下方。
2.上肢不动。右腿尽力向前落步,急过左脚、再急过右脚成右弓步(俗名:快三步);随落步双手握拳由上向下劈砸;右瓣劈至右腿内侧,左拳砸至裆前;右肩尖与右膝尖、脚尖垂直;两眼平视。
3.继而上翻右掌至上方,提左膝、上冲左拳,变左式。左、右动作相同,直线运行,接连不断。
(三)镢头把
此把为“左右把”之变化。
1. 预备势同前。左脚前进一步,右腿随之勾脚、提膝;同时左手立掌向外拔拦;右手由下向上冲拳后屈臂拉至右耳旁悬平,拳心向外,肘尖至右耳后上方;左掌随之立掌向前推出。
2. 右腿向前跃一步;左脚随之跟上成弯套弯腿;同时两拳由上向下劈砸;右拳置右膝上方;左拳收至左肋侧。左、右动作相同,直线运行,接连不断。
(四)虎扑把
1.预备势同前。进左步,左手立掌向外拔拦,随之右腿勾脚、提膝;右拳上冲拳后屈臂拉至右耳旁悬平;左掌拔拦后、握拳抬至下腭前,左臂悬平、肘法朝前。
2.右腿震脚下落;同时左腿勾脚、提膝(俗名:勾连腿);双手变掌,随之下按至右腿外侧;上体向右后拧中节,面向左侧,双眼平视。
3.左脚前上一大步;同时,身体由低而高;左掌上滚手,掌心向外升至头前上方;右腿随之勾脚、提膝,右拳上冲至面前,拳心向内。
4.右拳变掌,两掌同盟者由上向下拉拽至右膝两侧。
5.右腿前跨一大步成右弓步;同时双掌成虎爪向前推扑而出。
6.继而拔拦右掌,上步提左膝,上冲左拳变左式。左、右动作相同,直线运行,接连不断。
(五)撩阴把
1.预备势同前。进左步,滚手上翻掌至头前上方;右掌掌心向内,四指朝下,随左脚触地而上撩。
2.左脚进半步;右腿随之勾脚、提膝;同时左掌变拳落至腹前,右拳反背前击至面前。
3.右腿悬空前下方一蹬,双臂随之屈肘成“吊耳捶”。
4.右脚向前落步,双臂随之握拳向下劈砸;两腿随即下蹲成弯套弯腿;右拳落至右膝上方,左拳收至肋侧。左、右动作相同,直线运行,接连不断。
(六)偎身把
1.预备势同前。左脚进一大步;同时左拳向上冲拳后屈臂拉至左耳旁,右臂屈肘抬平向前盘打,肘尖朝前、拳心向下至下腭前(俗名:吊耳捶)。
2.右腿蹬地,仍进左脚、身体随之向前一纵;当左脚触地的同时,右腿勾脚、提膝;双拳随之向斜下方劈砸;上体向右后拧中节,两拳砸落至右膝外侧。
3.右腿向前落一大步成右弓步;同时左手立掌护置右肘;右臂上冲拳后屈肘上挑,右拳置右耳旁,拳心向内。
4.继而上右步成“吊耳捶”式;纵身提左膝变左式。左、右动作相,直线运行,接连不断。
二、嵩山少林武僧演练之心意把图解
(一) 预备势
两脚开立,与肩同宽;挺胸竖项,两手贴靠腿两侧,掌心朝后,咬牙叩齿;目视左方。
(二) 撅头把(十二把)
身体略左转,屈膝下蹲,左脚前点、两膝相扣成左虚步;同时,双手左拉右坠,分别护于裆前和心前,拳心朝里。
左脚前点后向前跨一步;右脚随之勾脚、屈膝提起;左拳提至胸口;右拳绕过左臂向上拉至右耳旁(犹如提篮);拳心朝前,左拳变掌,立掌朝前推出,口发嗯声。
右脚向前落地,左脚跟步,两膝相扣,下蹲成弯套弯步;与此同时,左掌变拳上提,两拳呈锄头式;随右脚下落、双拳劈下,口发嗯声。犹如农人锄地,俗称锄地把或撅地把。
注:此把为心意把之母。由此可变出“十二大势”,故又叫“十二把”。
1. 亮翅把
右脚前点,双脚向上、向前纵起;与此同盟者,双拳变掌、在左胸前交叉后向两侧分拔,身体自然落下。
2. 反身劈把捶
以右脚跟为轴,起身右后转;同时,双掌变拳上举至左肩上方,待转身180度后,直身下落,左脚在前,两膝相扣;在直身下落的同时,双拳用力劈下。
3. 进步劈把捶
右腿勾脚提起,双拳上提至右肩上。
右脚随即向前跨一步下落,左脚跟步蹲身成弯套弯腿;与此同时,双拳顺势用力下劈,拳轮朝下。
4. 移身把
身体左转,左腿勾脚提起,左拳变掌随转身向外拔掌;转身180度后,左脚向前跨一步,右脚跟上,直身下蹲,成右丁步;与此同时,右拳经头顶划弧下劈,拳轮朝下。
5. 斜势把
右脚跺地向后退一步,身体右转成右弓步;左拳翻腕下拉,拳心斜朝上,右拳翻腕上提至右肩上,拳心朝后;目视左侧。
6. 顺势把
身体左转90度,成左弓步;两拳变掌,左掌经腹前划弧向前穿出,掌心朝上。
右脚向前跨出;两掌在胸前交叉,掌心朝上。
右脚下落,左脚跟步成右弓步;右掌掌心转朝左,向前穿出,掌心再车朝下,左掌掌心向上收于腰间;目视前方。
7. 反身推苍把
身体左后转成左弓步;随转身左掌上架,右掌立掌推出。
8. 撩阴把
右脚前跨一步,左脚跟上成弯套弯腿;同时,左掌成虎爪下落,经体前划弧上举复置头顶;右掌变虎爪抓裆,掌心朝前。
9. 腾挪把
左脚上步,右脚经左腿后倒退一步;身体右后转,仍成弯套弯腿;同时双拳上提至左肩上方,然后劈下。
左脚向前上一步,右腿勾脚提起。两拳上提至右肩上,如锄地状。
右脚跺地,左脚前伸,身子直落;两拳随之劈下。
右脚蹬地起身,右腿勾脚提起;随之双拳由下向上提打。
右脚落地,左脚跟步蹲身成弯套弯腿。双拳随之劈下。
10. 展翅把
以左脚为轴,身子右后转;随转身双拳抡起劈下。
左脚蹬地,身体纵起;双拳变掌有胸前交叉后向两面分拔,落地成并步;两手合于膝前,左拳击右掌。
11. 推苍把
身体左转,左脚后退一步成左弓步;两掌随之向右、向上、向下划弧,置于腹前;然后身体右转,左脚蹬地成右弓步;与此同时,双掌由腹前向前上推掌。
12. 虎扑把
身体左后转,右脚支撑,左腿伸直下蹲;双掌随转身由上向下抓至胸前;右腿蹬地,身体蹿起;两虎爪前抓,随后身体自然下落。
13. 反势结束
身体右后转,左腿勾脚抬起;右拳提至胸前,拳心朝下;左拳上提至左耳侧,拳心朝外。左脚落地,右脚略前跟;双拳劈下。


少林释家锤把十要
少林释家锤把秘   山门的里十要诀   一要身以滚而起身进脚手飞而出

打人不见拳掌影   三节日月技绝奇   二要动静四梢齐心动挥动丹田起

气催身抖似虎龙   力气汇拢发怪声三要畅脏五行闲金木水土火归一

自然地理论五行 五行生气论武术五行归一气催动力   四两可拨千斤动

此法即指气位调气血丰满威力雄四要身沾八条论起落退反的收进

纵法加入其八验起横落顺一条线收如伏猫纵放虎反身护后似武仙

左右遇敌速侧身退则到放八优圈利则猛进驱虎豹良机方施鹞翻山

五要步法妙如神寸步过快测五步寸步相距三尺近短兵相接生死拼

站步相距五尺远过步相距两弓准快步距身丈八尺边腿带脚前平飞

测步连腿带脚蹬众围困刻跳出来六要手足妙法传少林拳法妙在拳

手法出领起截施当胸直出如闪电曲而不曲直非直起手打人手不见

筋梢发起壮手势伏出领手难躲闪顺起顺落为截手如同鹞下把林钻

束身束翅推后手仿似燕子寻水源单手双手交互施近起右肘冲向前

发手撩阴打下拳足法更妙有七法起翻落进踢踩钻五行归一气合脚

前后弹踢全身空步步足足不听声唯有恨脚踩地鸣行如猛虎飞如龙

七要手足双进法手与足合战相依以手为奇实可夸进法手足身三协

气顺勇疾狠稳准六法交战实灵验气指交占多用智顺指久练体自然

勇指决策要果断疾指战法快如电单指击敌心要狠辨明阵势寻穴眼

轻而不出绝把手莫对歹徒把艺传八要顾开截追法四法协调威力大

顾法护前后左右莫忘上下遭敌打开法左右硬松开借筋之劲伸收活

左开里抽右抽外或拳或掌要甩开截法身手言面心行动表情合而分


少林心意把与易筋经
 
   
    我曾对多种内劲、内功修炼方法进行过探索,方法不同,所得不同。武术界素有八卦刁、太极柔、最毒不过心意把之称。易筋经则被称为少林寺镇寺之宝。1999年秋,我在洛阳陈太平老师处学习了少林秘传心意把和易筋经。陈师所授没有十大把之说,它把把为桩,桩桩为把;起手如托天,落步如分砖,内涵极其丰富。练习基本分二步,静中练动,动中练静,是一种刚柔相济、动静相互溶合的拳法。其特点是:任何一式都要经过多种意念交叉和自身的内在机能交叉训练。通过这样的训练使每一式都形成不固定的多种形式的技法;和自身内在机能相融合的反复训练,使每一式所产生的技法都形成随感即应、自身本能的条件反射。因此在演练形式上,看不出任何招式,只是单个把式,可是内里变化十分丰富,一旦接触就形成无数的技法。同时每一式都可以练明劲、暗劲、刚劲、柔劲、化劲,也可以综合劲力训练;每一式都可形成头、手、肘、肩、胯、膝、足部位或几个部位同时进击的手段;这样每一式都可以演化出许多含有不同劲力和打法的技法来。演练时丹田伸缩、挤压、拧转,内外一致,以声助气,内力外发,气力相合。拳法讲究滚出滚入,出手刁钻、狠毒,即可硬打硬进,也可柔化刚发,快慢相间、劲力沉稳、古朴无华。演练心意把始终贯穿意、气、力的合一,是拳功并练的高级拳法。它不尚形式,重在内涵;“拳到场中无定式,或拳或把忘了就是”;“静为本体,动为作用”,正是体现了心意把桩把互为的实质。
    易筋经是历代武林先贤经过千百年来提炼出来,使习武者迅速增长功力的一种练功方法。利用机械和加大运动力量以增强体能的锻炼方法,虽然能很好地增强力量、速度和耐力,但是有些获得的体能和机能与武术特有的运动形式及增长技艺联系不大。易筋经也可以说是一种体能和技能的锻炼,但与上述锻炼方式相比较,无论从形式还是获得的效果上都有本质上的区别。它是一种对增长武术功力针对性极强的练功方式。易筋经外经是以特定的姿态为基础,内里通过特殊的呼吸方法,使气血鼓荡、滋沛周身。同时与呼吸相配合,用特殊的松紧转换的用力方法,对全身筋骨进行抻拔。易筋经上功很快,通过两个多月的练习,自己感到意识一有浑身气血充盈,胸腹、四肢有极强的膨涨感,一用力浑身筋骨咯咯作响,内劲有明显的增长,体质有明显改变。易筋经用特殊的呼吸鼓荡气血,使周身气血得以调整充盈,使人体所需营养得以充分的吸收和补充;又使人体内脏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增强了内脏各自的功能,短时间内就能使人感到自身体质的改善。易筋经所持姿态和身体四肢进行的松紧转换的用力方法,能开筋拔骨;能使人体潜能得以开发,短期内即感到力量大增。易筋经能改变人的气质、松时软如绵,紧时坚如铁,周身浑然一体,犹如钢浇铁铸一般;自感有力拔山、气盖世的气势。同时,在此特定姿态下所产生的劲力,也正是武术技能所必需的和必需强化的。通过易筋经外经意识引导、气血鼓荡、松紧转换的用力方式,能增强外来打击自身的承受力和对外的打击力。通过易筋经内经的锻炼能迅速增长武术所必备的内劲,并能产生连续的爆发力。修炼易筋经能改善人的体质、气质;对增强武术特有的耐力、承受力、打击力、爆发力、内劲等诸方面机能有直接的特殊的效果。
    武术中所修炼的劲力很多,归纳起来可分两类:即承受能力和打击能力。但是在静止中练的功力,如何应用到运动中的实际中去,也是习武者所追求的。第二次来洛又询问此事,陈师讲,易筋经静练之后,还有一个在运动中找劲的过程。只要功力上来,以后就是一张窗户纸,只要明白力的运用轨迹的一些要素,就可以运动中有效的发挥。少林武学的核心是技击,不尚形式,重在内涵,内劲、内功是少林武学之魂,失去它,少林武学也就流于形式了。
    我认为世传“武当为内家、少林为外家”并不恰当,学习传统武学应该拳功并练,这样才能体现出中华武术所应有的特色。
摘自《武魂》



http://www.xinyiunion.com/xinyi/leadbbs/images/fileType/rar.gif此主题相关文件 101735.rar

huuuu97 发表于 2006-8-28 10:28:29

re:好文。

好文。

天涯拳客 发表于 2006-9-1 23:19:02

re:好文好好做学问

好文好好做学问

南终山人 发表于 2006-9-8 08:59:31

re:写得好。继续..............

写得好。继续..............

罢课 发表于 2006-11-6 15:26:39

re:三人成虎,谎言说的多了脸也不会再红的...

三人成虎,谎言说的多了脸也不会再红的,为了把心意拳的起源说成是起源于少林,某砦人类不惜洋洋洒洒动辄万言,也要说的有鼻子有眼的.其实他们出于什么目的,大家的眼睛是看的最清楚.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少林心意把杂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