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意六合拳|心意拳|心意门|xinyimen|xinyiliuhequan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21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陈登科先生-----正宗动作形名差异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终南 发表于 2007-10-12 00:27: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正宗动作形名差异论
                                                                                                ——陈登科
  心意六合拳由于对其中的每一举手和投足,处处都从实战出发,讲求实效,所以它是我国不可多得的一门求真、务实的武学。为了阐明动作内涵和用意,避免练功盲目性,使习者每练都能达到实处,就连对每个动作的名称,也都作到了与其内意相符合。由于此门武术的动作形名,均能准确、直白地道出某动物的一种天性,表述了所练的拳意,所以克服了某些传统武术对动作取名比较抽象,或含糊不清和难以揣测其内意的弊端。使习者由于知道动作名称,从一开始就能抓住所练拳法的密要。譬如:‘寒鸡巡食’、‘夜马闯槽’、‘燕子抄水’、‘蛇拔草’、‘猴缩身’、‘龙探爪’、‘虎坐坡’、‘鹰捉’、‘鹞子入林’、‘熊探掌’等。所有动作名称,不仅都朴实无华、形象生动的道出了每个动作所属的动物天性、内涵和通过体练,所要达到的拳艺特征,还可使习者通过动作形名,能顾名思义,树立明确的练功目标。起到闻其一名,知其一意;学得一势,始得一法的良好作用。由此可见,正宗动作形名,对指导武术务实训练,是十分重要的一环。故门内古有得其形名,学已过半之说。
  由心意拳是一门擅长搏击的武术,只要学懂一势,经过短期盘练,即可出手伤人。所以,历代传人为了避免某些行为不端的人,学得此拳后凭拳欺人、为非作歹、危害一方的事情发生,故一贯择徒较严,十分注重人的道德品质及修养。在传授中,对那些品学兼优者,贯用密传,这其中首先将动作形名列为密传之内。使骗取者和偷拳者,由于不知其动作形名,就很难悟出其中的内涵和用意。
  为了更好的保守此门拳法秘密,前人多采取先授其拳后授其名的教学方式。经过长期观察,待看准了人,再因人传授。对此拳谱曰:‘吾有栽树之心,育苗之意,乃他人不能如松柏四时长青。松柏长青因何严霜不打,缘它根深心实自可履严霜’。又曰:‘人比花开满树红,后来结果几个成,可见奇才多好用,惜乎奇才不多生’(多指品学兼优者)。谱中上述言语,明白道出了前人在教拳育人中的那种既饱含期盼而又十分严谨的心声。因此,习者要想在短期内全都学得这家拳艺,几乎是不可能的。有的须要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使自身的艺术逐步完整起来。
  此门武术在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可能由于学与教两者之间的方言和口语不同,或受其他原因的影响,对正宗动作形名产生不少差异与错称,甚至有的张冠李戴。这种现象如不得到更正,对后习者会产生误导。现将目前在正宗动作形名中,存在较大差异或错称的动作,列举如下:
        ‘踩腿’,有的称‘踩鸡步’或‘溜鸡腿’的。
        ‘鸡步撩阴’,有的称‘追风赶月’或‘韧劲’的
        ‘摇顺把’,有的称‘摇珊把’、‘摇涮把’或‘摇扇把’等。
        ‘夜马闯槽’,有的呼‘野马闯槽’或‘野马奔槽’的。
        ‘猴缩身’,有的称‘猴竖蹲’或‘猴缩蹲’的。
        ‘龙形蔽月肘’,有的称‘云遮月’的。
        ‘霸王观阵、轻步站’,有的称‘熊出洞’或‘轻扑站’的等。
        ‘龙形裹横’,有的称‘龙形搁横’的。
        ‘虎摆头’,有的称‘乌牛摆头’或‘乌牛摆角’的等。
        ‘虎摆尾’,有的称‘虎把尾’的。
        ‘虎搜山’,有的称‘虎看山’或‘虎观山’的。
        身成六势中的‘鸡腿’、‘龙身’,有的称‘鸡步’、‘龙腰’的。
        ‘鹰捉把’,有的称‘鹰爪把’。                                        ‘鹰蹬枝’,有的称‘鹰蹲枝’。
        ‘鹞子入林’,有的称‘鹞子锁林’。
        ‘寒鸡寻食’,有的称‘鸡寻食’。
  从上述形名差异例子中,可看出有的仅是一字之差,确将意境谬之千里了。为将上述动作名称之差异得到更正,现将上述错称或差异之所在,分别简析如下:
        (1)、‘踩腿’动作名称的差异:
  拳艺中有‘鸡步’与‘鸡腿’之分,前者为套路动作的一种步法和步型;后者为由此步法经过艺术升华,是为实战做准备的一种腿法艺术,门内称其为‘鸡子腿’,又在身成六势中称‘鸡腿’。为便于对上述‘鸡步’和‘鸡腿’加以区分,现将它们各自的特点分述如下:
  ‘鸡步’:它是心意拳诸多步法,如弓牮(箭)步、并步、践步、盘龙步等步法中的一种步法。其练法是先寸前腿,再过后腿,磨胫而出,继而随后腿仍置于后,使后膝位于前腿弯内,使双腿曲膝下蹲,后足根提起,足掌着地,前后脚脚距约一步左右,分置在同一条直线上,或使后足尖斜对前足中间。练‘鸡步’旨在出腿、出脚连贯、灵活,落脚稳固,养成磨胫、扣裆的习惯,增强趋踩意识,为下一步练好‘鸡子腿’打好基础,此也是日后练成‘鸡子腿’的基本功法。所以练‘鸡步’,应注重步法与步型之规范。
       
‘鸡子腿’:
  它是在‘鸡步’训练的基础上,为更好的运用下盘技艺(腿打、胯打、膝打、脚打等)击人的腿法艺术。如鸡在刨食或追食时那样,既能任意而又能灵敏、连贯的使用两腿。身法艺术中,无论身居上中下三盘,动步均可任意用前腿或后出之腿巧妙击人。‘鸡腿’配合上肢动作,可于瞬间发脚、起膝、进胯,拧翻倒坐。练‘鸡腿’的技法,须在练意中练得,目的是在对敌时能发腿制胜,因此它是一项高超的下盘艺术。谱论中所说的‘腿打七分’和‘步步是鸡形’,即指此技也。
  由上可知,‘鸡步’与‘鸡腿’虽一字之差,字意近似,目的略同,但在功法上却是两个层次,在动作风格上也有很大区别,因此不能将‘鸡步’与‘鸡腿’混为一谈。
  ‘踩腿’动作又与‘鸡步’有所不同。‘鸡腿’主要练的是起腿技法;而‘踩腿’主要练的是落脚踩打的功夫。当前脚踩落的同时,后腿要发挥蹬力与之配合。因此,‘踩腿’的主要宗旨是:为实现谱中所说的‘脚打踩意不落空,消息全凭后腿蹬’而设立的专项功法。谱论中把‘消息全凭后腿蹬’提的如此明确、恳切,足见此技于拳艺中有多么重要了。
  由于吾门拳术在技击时,以脚手齐到为真谛,所以当前脚踩落形成弓牮(箭)步、牮柱势的同时,上身的头、肩、肘、手,也在相应的打击对手。此时所发出的功力是大或小,与后腿同时所发出的蹬力密不可分。前后腿动作配合的越协调,击人时的成效也越好,否则也就越差。此即‘踩腿’动作的鲜明特点。
  从上述内容可见,‘踩腿’与‘鸡步’和‘鸡腿’,在功法上各有侧重,在练法上也明显有别。所以,对这个动作的名称,仍应按传统的叫法,呼为‘踩腿’。
       
(2)‘鸡步撩阴’动作形名的差异:
  该动作是根据雄鸡争斗时,擅缩颈钻裆的天性而设立的练势。势中发手撩阴和撩阴划眉的打法,均为由下反上的钻艺。动作中以手法配合鸡步,先发撩阴手,继而钻手至头,形成起手即为地翻天的强打硬进之势,故取名为‘鸡步撩阴’。
  而‘追风赶月’是对追击艺的比喻用语,却不是某个动作的名称。追击艺是在另一个动作名叫‘鸡追食’中练得的。为表现追得快捷,所以谱中才以‘追风赶月不放松’来形容它。  
  所谓‘韧劲’,吾门拳术贯以单肩向前时,由后腿发蹬劲,得之送胯进身的力,称之‘韧劲’。‘鸡步撩阴’在单手撩出时,由于也是单肩向前,故而也有韧劲,但在其他动作中,也有不少是发‘韧劲’的,因此不应当将这个动作单独称作‘韧劲’。所以,该动作还应该按传统叫法,呼为‘鸡步撩阴’。
(3)、‘摇顺把’动作名称的差异:
  摇顺把是由‘熊翻膀’——‘摇把’——‘罩面贴臂’——‘虎扑双把’——‘熊翻膀’的往复手法,配合下肢的踩腿,以走直线的方式练之,于门内也称其为‘踩腿摇顺把’。它的得名是首先将摇把的‘摇’作为其名的第一个字,第二个是‘顺’字,这个顺字,是动作名称差异之所在。为什么是‘顺’字,而不是‘涮’、‘栅’、‘扇’字,就是由于动作中发虎扑双把后,由熊翻膀的双手下落过脐的形式决定的。熊翻膀的双手由胸前口平处下落至裆前的这把落意,门内称之为‘顺落’,也就是‘落为顺’的意思。但当前社会上很多人所练得‘摇顺把’,恰遗漏了这个‘虎扑双把’及‘顺落’,这可能是造成该动作名称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顺落’蕴含落手、落肩、落头三把落意,古传‘摇顺把过栽肩’就是这三把落意的代表。所以,该动作名称中间的这个字,理应是‘顺’字。
‘摇顺把’三个字中的这个‘把’字,由于落头为头上一把、落肩为肩上一把、落手为手上一把,故‘摇顺把’中的这个‘把’字也有因焉。
       
(4)、‘夜马奔槽’动作形名之差异:
  该动作之形名,是描述白日里辛劳一天的马,到了晚间入厩时,由于急需饮水与食草,当得见食槽时,急不可待的举前蹄同嘴一并入槽的那种勇闯态势。拳艺中,将上述态势化做拳艺,意在将自身比作饿马,望见敌人即为槽,连手加脚并践而上,由此得名为‘夜马闯槽’。而‘野马闯槽’或‘野马奔槽’一名,由于野马无槽可闯,故名不副实也。
       
(5)、‘猴缩身’动作形名之差异:
  ‘猴缩身’一名,是描绘与刻画由猴形跃步进取时,首先以精灵之气不仅可缩为中盘,也可视情缩为低盘,然后于瞬间再由下反上的打法中,所显现得猴的精灵之气。此艺重在精灵二字,而不在‘蹲’字。所以如用‘猴竖蹲’命名,不仅只注重了低盘的外形,忽略了中盘外形,同时还忽视了精灵二字。这与谱论中所说的‘缩者为猴’,也不完全相符。
       
(6)、‘龙形蔽月肘’动作形名之差异:
  蔽者,乃遮蔽之意;月者,古人将人的二目称之为日月,这与江湖中将人的二目称为‘灯笼’的意思相近。用自身的手、肘、膀在遮住自身的头面、胸腹和裆部的同时,还遮蔽住对手的二目为蔽月。古有虎从风、龙从云之说。龙在云中翻腾,忽隐、忽现,看去如不识卢山真面目一般,这就是该动作未曾发肘前,上肢动作所发挥的作用。用在搏斗中,当敌手的二目被遮蔽,尚未看清时,已被发肘所击中,这即是该动作的奥妙之所在。故‘龙形蔽月肘’之称,是古传的正宗形名。
       
(7)、‘龙形调膀’动作名称之差异:
  之所以将‘调膀’二字的前面,加上‘龙形’二字者,是指该动作的肩、背和由肩、背所带动的双膀,配和前出之步做前后摆动,用以仿效龙擅摇首甩须之身形,而得名于‘龙形调膀’。
  势中调膀者,是要求摆动中的双肩放松,如同脱了骨节一般,两膀随双肩前后自然调换而不着意用力,据此古又有‘龙形吊膀’之称。双肩放松,一是仿效龙的骨节可以开合,二是为了开根节窍(肩井穴),利于内气贯通双膀及手指,是日后结合练其他动作使双膀能够增力成为‘熊膀’的基本功法之一。故将‘龙形调膀’称作‘熊调膀’不仅名称误也,由此也会造成双膀用力的练法,偏离了动作要领。
       
(8)、‘龙形裹横’动作形名的差异:
  该动作意在以龙形身法入进对手,以‘裹而不露’的技艺,既顾住自己,又封住对手,顺势将其横着放出而得名。因此,这个动作的名称呼为‘龙形搁横’乃词不达意。
(9)、不应当将‘霸王观阵、轻步站’,说成是‘熊出洞’:
  此势是吾门拳术在起势前,或与敌对峙时的站立与观防相结合的传统姿势。而‘熊出洞’
或‘虎出洞’,却是对由此出势之勇猛的比喻,所以这是两码事,如何能混为一谈!
取所谓‘霸王’者,其意是想使自身犹如昔日楚霸王临阵时那种英姿威武的气概。取所谓‘霸王观阵’者,意在仿效夕日楚霸王因中韩信十面埋伏,败至一座山头,居高临下的观阵英姿。拳艺中将站立姿态化为天盘桩,又称‘鹰势’,依照谱论所说的‘鹰眼观地而不见地’的要求,所以但凡以天盘桩势观防时,理应由上而下的全面观查敌势,但不应低头见地而忽视其余。
  所谓‘轻步站’,是指观防时所站立地步形。这种步形,由于便利起腿或向四面八方动步,故门内又称其为‘轻步小站’。所以不应将起势之前的‘霸王观阵、轻步站’,说成是起势中的‘熊出洞’。
       
(10)、‘虎摆头’动作形名的差异:
  由于虎有收纵一扑、左右一掀、调尾如鞭之三绝,所以该动作是模仿猛虎在搏斗中擅用头部进行左右一掀的天性。不过门内在解说这把用意时,常用乌牛摆角或乌牛摆头作比方,这可能是造成错称的主要原因。但由于十大真形中没有牛形,故该动作的正宗形名,还应当呼为‘虎摆头’才是。
       
(11)、‘虎摆尾’动作形名的差异:
  ‘虎摆尾’也属老虎的三绝之一。所以,虎在搏斗时,常用尾巴横扫之。由于门内常说‘老虎尾巴赛钢鞭、老虎尾巴赛钢鎚’,故此拳常以‘老虎尾巴赛钢鞭’来形容虎尾的作用。所以‘虎把尾’中的‘把’字,纯属错称。
       
(12)、‘虎搜山’动作形名的差异:
  ‘虎搜山’一名,是拳艺中但凡翻转或过项时,均须效仿饿虎在搜山寻觅食物中,所表现得神、情、形三者统一的艺术形势。而决不是拳法中的某个练势。所以将此意(艺)呼为‘虎看山’误也。
       
(13)、身成六势中的‘鸡腿’、‘龙身’名称的差异:
  谱论中所说的身成六势,是由‘鸡腿’、‘龙身’、‘熊膀’、‘鹰捉’、‘虎抱头’、‘雷声’这六种形势于一身的身法艺术,且各有演绎说词。关于‘鸡腿’的含意上面已经说过,不再重述,现仅就‘龙身’来说,这里所指的‘龙身’,是盘捶练意或对敌时的身法,应如游龙一般,起无常态,落无定形;缩展得体,升降有势。不可使手、眼、身、法、步迟钝、呆板,更不能单凭腰的转动来显现身法灵活与否。再者,如将‘龙身’以‘龙腰’呼之,因为龙(蛇)的腰究竟在它们身体的那个部位,恐怕谁也说不清楚,而以‘龙身’呼之,与体态动势比较贴切。所以对身成六势中的‘鸡腿’、‘龙身’,不应当称其为‘鸡步’、‘龙腰’。
       
(14)、‘鹰捉把’动作形名的差异:
  从字意上讲,‘鹰捉把’的‘捉’与‘抓’虽然比较接近,但意思仍不相同。拳艺中强调‘把把似鹰捉’的把法,用以体现鹰的捉拿之天性,故而应称其为‘鹰捉把,而不应当称之为‘鹰抓把’。
       
(15)、‘鹰蹬枝’动作形名的差异:
  此名是描绘蹲在树枝上的鹰,当要起飞时,用腿猛蹬树枝,以借其反作用力而飞起得一种灵法。依据鹰的如此天性,拳艺中凡是由下返上时,均取其‘蹬’,而不取其‘蹲’。取其‘蹬’是为发挥蹬枝与展翅相界合,实施膀击的打法艺术。因此称其为‘鹰蹬枝’才是正确的。
       
(16)、‘鹞子入林’动作形名的差异:
  此势是仿照鹞子为扑食雀鸟,以侧身、侧翅之法,快速入林的身法艺术。古有‘鹞子入林百鸟惊’之说,拳法中取其意而得名。再者,谱中还有‘具前手为鹞子入林’一说,并无
‘鹞子锁林’之说。
       
(17)、‘寒鸡寻食’动作形名的差异:
  练该动作,是为后一步练好‘鸡啄食’、‘鸡甩食’这两个需要大起大落,快捷、灵巧得单练动作做准备的基本功法。它以寒冬受冻的鸡,为寻觅食物,不得不以缓走慢行的动态为模式,使动作以单腿支立得方式,由缓缓而起至缓缓而落,使之形同‘寒鸡’之行。
  练该动作旨在提高下盘之功力,加强身手与步法相配合,协条周身之运作。因此,如将这个动作呼为‘鸡寻食’,必将失去‘寒鸡’的意境,背离了它的练功宗旨。故而仍应称该动作为‘寒鸡寻食’。
  由上述内容可再一次说明,正宗动作形名,与势中所蕴含的意境是完全相符的,它是内意与外练能否达到统一的先决条件。所以正宗动作形名的正确与否,是不容忽视的。



                                                                       2007-8-17
  发表本文章者为陈登科先生之孙,如有对心意拳有兴趣的朋友可参照如下联系方式进行交流探讨:
电话:13552498874   QQ:43206921   MSN:jefflove00@163.com   
陈登科先生电话:0552-4082763
2#
huuuu97 发表于 2007-10-12 19:32:29 | 只看该作者

re:好文章。好文。

好文章。
好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心意门在线 ( 豫ICP备05002264 )

GMT+8, 2024-5-3 02:56 , Processed in 0.30421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