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意六合拳|心意拳|心意门|xinyimen|xinyiliuhequan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723|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河南武术家名录启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马踏飞燕 发表于 2006-11-23 19:55: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河南武术家名录启事:本名录源自人民体育出版社《中国武术大辞典》(1990年9月版),整理者湘人后裔按名录被收入者的籍贯做了重新划分,以备网友查阅。欢迎网友对本名录不确切甚至错误之处加以订正;并在此基础上,把你认为应该录入的本省(区)的武术家及其事迹陆续补充进来。欢迎跟帖哦!

陈王廷(?一1719)字奏庭。温县(今属河南)人。自幼习文练武,承袭祖传武技。后考为文、武庠生。文武兼优,“在山东称名手”。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任温县“乡兵守备”。曾“披坚持锐,扫荡群氛”,几经颠险,受过恩赐。明亡后,隐居家乡,陶情于渔水,盘桓于山川。忙时耕田,闲时“造拳”,教授弟子儿孙,自娱晚年。陈王廷所造拳法,即今陈式太极拳的雏形。此拳是以陈氏祖籍山西洪洞旧传的拳艺参与阴阳开合之理为基础,吸收和借鉴戚继光《拳经三十二势》,结合《黄庭经》中的导引、吐纳方法创编而成。此外,陈王廷始传的“双人推手”和“双人粘枪”术,不用穿戴防护衣帽,就可练习徒手搏击和持枪戳革的技巧,也是一个创造性的贡献。遗有《拳经总歌》、《拳势总歌》等拳技论著和《遗词》一首。


福居禅师,河南少林寺禅师。他秘授罗汉真传,即罗汉短打及行功谱,又擅长分筋截脉术,及十八般武艺,艺冠群英,“一动手脚神速,变化恍惚莫测。”传人有云花观、升霄道人。著有《少林衣钵真传》。又名《短打秘钥》。

蒋发  崇祯康熙(1644—1722)年间人。蒋发亦被写为“蒋八”,曾随李际遇举兵反抗明皇朝逼粮纳税。李际遇降清被杀后,蒋发投陈王廷为仆。蒋发以腿快著称。据说其健步如飞,马不能及。一日随陈王廷到黄河滩射猎,见一兔奔驰,蒋发力追,不满百步即抓获之。蒋发终身仆事陈王廷,得其所创拳法精髓,负名一时。陈氏家祠旧藏陈王廷遗像,蒋发持大刀立于陈王廷旁。后世有谓蒋发为陈长兴(177l—1853)之师的说法,与史不符。

曹继武,清康熙(1662一1722)时,直隶大兴人,一说河南济源人。据戴龙邦《心意六合拳谱·序》,曹继武寄籍安徽秋浦时,从姬际可门人南山郑氏,学得心意拳。经十二年苦练,技勇兼成。据周剑南《形意拳之研究》,曹继武,本名曰玮,曾考中康熙甲戍科(16 94年)第一甲第一名进士(武状元),康熙四十二年(1704年)任陕西靖远卫副将,康熙四十五年(1776年)升兴安总兵。晚年引退,在池州、洛阳传拳。门徒中以戴龙邦、马学礼为著。撰有拳论《十法 摘要》传世。(整理者按:曹继武亦可算安徽人,亦可算北京人)

马学礼(约1715—1790)回族。河南洛阳马坡村人。出身贫苦,早年以卖面为生。嗜习武技,得曹继武(一说为南山郑氏)传,精心意拳。清乾隆十五年(17 50年)遇同门戴龙邦来访,两人切磋拳艺,“谈势甚洽”(见戴龙邦《心意六合拳谱·序》)。马学礼是河南早期心意拳传人,其弟子以马三元、张志诚、马兴为著.


苌乃周  (1724一1783)清前期河南拳家,“苌氏武技”的创制与传播者。字洛臣。又名苌三。别号肫诚氏、明山堂山人等。河南汜水县苌村人。自幼喜好练武。成年后,曾随虎牢张八习枪、拳等法,随四川梁道习棍法,随洛阳阎圣道习罗汉拳法,并曾到温县陈沟等地访师求艺。苌乃周综合各家拳械技艺,去粗存精,由博返约,逐渐创立苌家拳武术体系。例如,他在拳法上得洛阳阎圣道的指点,数年后得字拳四十法,又得猿猴三十二棒,合起来为七十二则。苌乃周以为七十二则“烦多莫记”,乃简约为二十四拳,这样就形成了苌家拳的核心内容。此外,苌乃周又以《易》理为本源,参以中医及阴阳家关于经络气象之学说,阐发拳理,作“中气论》等论著。他既重武术的搏击实用之效,又重健体养生之功,理论与实践韭重,拳理与拳法贯通,从而使苌家拳独树一帜,传播越来越,广。苌乃周一生勤于授徒传艺,门徒中不乏入室高材,柴如桂、高六庚、李清文称三大高足。而苌氏子弟世代传习苌家拳,直至现代不衰,这不能不归之苌乃周发端首创之功。苌乃周所著武术书多种,后来被汇刻为《苌氏武技书》行世。

柴如桂,清代雍、乾之际河南拳家苌乃周的高足。字廷芳,河南汜水县人。膂力过人,喜读兵书,练武技。从苌乃周习武,拳棒俱精,尤以二十一门枪法称最精,当时推为无敌。嘉庆初,河南白莲教起义,教首张汉朝拥众万人,聚集在翟家集,清军攻之不能克。巡抚闻柴如桂武勇名,延为练兵委员,柴如桂以劈山棍法训练团练、乡勇,由武陟知县率之从战,终于攻破翟家集。其后,柴如桂又以布衣入江南河务总督吴敬之幕,为吴教习士卒。徐州民众据城起义,官军至,起义军大开城门,伪示空虚,官军不敢贸然入城。柴如桂持长枪奋勇先入,众军士追随其后攻入城内,遂攻占徐州。嘉庆十八年(1813年)病死于河营。
   

高六庚  河南汜水县人。监生。从清代雍正、乾隆之间汜水拳家苌乃周习武,以枪法最精,与苌乃周另一弟子柴如桂齐名,当时俱号“无敌”。

马兴(1755一1845)字鸣佩。回族。河南洛阳人。自幼随舅父马学礼习心意拳,兼攻诗书,喜读兵书。他在马学礼所传拳把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习练心得,以及游历见闻启示,编串单式组合了一些心意。拳套路,其中以综合套路“百花点将”为著。马兴传徒多人,其子梅虎承其衣钵。
   

李政,清代河南鲁山人。自幼随马学礼之弟子张志诚习练心意拳。李为张之甥,受张怜爱,得其精要。李政成年后以保镖为业,行镖途中常以鸡形步追随骡马商队,练习步法。李政初尚明劲,能手断石碑,后又以刚化柔,刚柔并用。约18 00年间,曾于当地广盛店指授店主戴文雄拳技。其友张聚得其全艺。


马三元,清道光间河南许昌人。性刚直好勇。从马学孔学心意六合拳,得精要。技成后,常寻人较技。据说败伤于马三元拳下者颇众。后患精神病,知觉错乱,行为失常,以至误以枯树当人而猛击之。旋早夭,其技无传。


陈长兴  (177l一1853)字云亭。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十四世孙。其父秉旺精研家传太极拳。长兴幼从父学陈式老架拳,用功甚苦。他随时随地都不忘练拳,坐时则头顶身直,端正不倚;行时必以意作圈,默思拳技;就连拿笔放杯也暗含问劲。所以,他练起拳来动止有威仪,立身中正。至道光年间(1821一1851)拳艺益精,立于人众之中,虽受多方排挤,脚步丝毫不动。近其身者,如水触石,不抗自颓。时人因此呼长兴为“牌位先生".陈长兴授徒,不拘本族。有好拳者,多传之。弟子中以杨福魁(露禅)为著。长兴疏于文著,  “陈氏太极拳入门总解》中录有《陈长兴太极拳歌诀》一首。


冯克善(1776一1814),曾用姓名,刘德明。河南滑县人。生有膂力,好武事。曾为滑县主计。1797年,拜王祥为师加入反清秘密组织八卦教中的“离卦教”支。18 00年拜滑县城郊朱召村唐恒乐为师,学习梅花拳系拳、械,擅长双刀、枪法等。1810年唐恒乐得知冯克善加入“离卦教",遂与之断绝师徒关系。1812年,以较拳、传拳为名,北上山东德州一带,发展宋跃漋等入“离卦教”。冯克善亦被推举为离卦教头。1813年,冯克善与李文成等一道,将“八卦教”易名“天理教',,并于同年八月在滑县发动反清起义。冯克善负责义军的后勤工作。当清军包围滑县城时,冯克善受派潜出敌围,北上侦察林清所率友军情况,并组织救滑援军。同年十一月十九日(农历),冯克善至献县冉家村时被捕,旋被械至京师,磔死枭首。

马梅虎,(1805—1924),回族。河南洛阳人。其父马兴精心意拳。马梅虎幼承底训,得其精要。艺成后,继父志广传心意拳。曾在洛阳北窑清真寺办武学,在洛阳东关、塔湾、马坡设教授艺。马梅虎授徒注重武德,其武学中定有“师不正不投、徒不正不收”等五条拳规。马梅虎享年119岁,其传人曾立碑铭其生平。  

刘万义)(1820~1918),河南洛阳人。幼年从马兴习心意拳。马兴逝后,继从马兴之子马梅虎研习。刘万义生**静寡言,常暗自独攻拳技。艺成后,赴河南南阳传拳十余年。其女大翠、弟子马梦平皆能继其拳艺。

买壮图(1829一1892),回族。河南鲁山县西关里虎桥人。自幼习武,从张聚学心意拳。年轻时曾中武秀才。因受师责,不再留意功名。潜心研究心意拳法,苦练十数年,艺臻化境,以擅长心意四把锤著称。与人交手时,善快步逼近,贴身发劲。买壮图以买卖皮货为业,往来于鲁山,周口间。其拳技亦传流这一带。

何玉山(1842一1927),名世昌。河南南阳人。身材短小而清癯。自15岁从师学武后,一日三练,从不间断。所习技法以“汤瓶七式”为内功,以查花炮拳为行法,对点穴术亦颇有研究。清末曾以军功授守备实缺。1919年,应聘至扬州为两淮盐运使署武术教师,并义务到当地贫儿院传授武术。旋被聘至上海中华武术会任教。1923年参加在上海举行的全国武术运动大会,以年高艺精,被誉为“十八武术家”之一。何玉山一生刻苦自励,俭朴度日,与马永贞友善。

陈鑫(1849一1929),字品三。河南温县陈家沟16世孙。幼受父(仲甡)命习文,得岁贡生。同时,亦随父练武,且每习一式,必究明理法,寻其精微,乃至文武皆通。晚年发愤著书,阐发陈式太极拳理法和祖辈传拳经验。自1908年至1919年间,服膺拳经,综合群谱,根极于易,撰成《陈氏太极拳图说》四卷。此书逐势详述太极拳的着法、运劲和周身规矩,以易理说拳理,引证经络学说,·贯穿于缠丝劲盼核心作用,而以内劲为统驭。这是陈鑫一生心血的结晶,也是陈家太极拳的一次全面总结,成为后世研究太极拳的典籍之一。陈鑫还著有《陈氏家乘》五卷,《太极拳引蒙入路》一卷,《安愚轩诗文集》若干卷传世。另有以太极拳理修订的形意拳谱《三三拳谱》,此谱现下落不明。

唐殿卿(1852一1925),河南商丘人。出生武术世家。幼秉庭训,精于石头拳。约1877年到北京,在天桥卖艺为生。数年后南下徐州、南京、镇江、扬州一带设场授拳。1900年受李鸿章后裔聘至安徽庐州为家庭教师,次又受聘入刘方绪、余金奎家。1921年,受聘至肥西“三河武馆”任教。唐殿卿传授的拳路有:上下石头拳、曦阳掌、六家式、’四路查,以及三义刀、双刀、双钩、软鞭等器械套路和对打。

恒林  (1865一1923),俗姓宋,号云松、法名恒林。伊川县人。幼时为人大方,处事热诚而稳重。青年入少林寺,苦练少林拳,得罗汉拳、镇山棍及点穴、擒拿等技法精要。后任少林寺主持。1912年任登封僧会司僧。1920年兼任少林寺保卫团团总。徒弟妙兴承其武技。

妙兴大师(1875一1933)字文豪,绰号“金罗汉”。河南登封人。幼习技击,兼攻翰墨,尤嗜佛学。弱冠后遍游大江南北,研讨武技,艺渐精纯。曾投军从戎,职至团长。因耻于同胞自残,慨然解职归田,耕读颂经,习武自安。数年后入嵩山少林寺剃度为僧,蒙方丈恒林大和尚器重,传予镇山棍法、护山子门性功罗汉拳,以及点穴、卸骨、擒拿、按导、练气行功等少林拳械和功法,技得大成。1923年,恒林圆寂,妙兴继任方丈。他打破秘技不外传之旧习,广收僧、俗门徒,传播少林武术。1933年圆寂,年仅58岁。金恩忠《少林七十二艺练法》谓妙兴曾著《少林拳解》、《少林棍解》等书稿,憾未问世。今传有妙兴手笔《罗汉拳诀》。

傅振嵩(1881—1953),号乾坤。河南沁阳县马坡村人。16岁起入村中武学社,从温县陈延禧和北京贾凤鸣(号岐山)学陈式太极拳和八卦掌。勤习揣摩,武技渐精。曾棍败本村恶霸严氏五人,枪挑劫村匪首,受到村民称赞。1911年入开封恒信昌镖局为镖师,1920年入奉军,旋为李景林部连长。1928年受聘至南京中央国术馆任教。1929年受聘至广州两广国术馆任教。抗日战争期间,在曲江任粤北国术馆副馆长。1945年回广州任青年会及民教馆太极拳教师。傅振嵩晚年依据太极拳的原理,综合各家之长,取精用宏,创编成傅式太极拳、剑和两仪拳等套路,并编印了<傅式太极拳》等著作。

陈发科  (1887一1957),字福生。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17世孙。其父延熙,擅长陈式老架太极拳,1900年应袁世凯之聘,教其子侄。其间由鲁至津,前后六年,多有名手来较,无不心服。陈发科自幼随父练拳,勤奋刻苦。每日练拳三次,每次十遍。20年如一日,从不稍懈。1928年应邀至北京教拳,仍日练20遍,故其功夫纯厚。推手时,拿、跌、掷、打,兼施并用,搭手即发,展现了陈式太极拳的本来面目。武术诗人杨敞(季子)有诗赞云:“都门太极旧尊杨,迟缓柔和擅胜场,不意陈君标异帜,缠丝劲势特刚强”。慕名求学者颇多,其中著名者有许禹生、沈家桢、顾留馨等。沈顾二人合著《陈式太极拳》一书,阐发了陈氏拳法的理论和技法。

陈泮岭  (1891—1967),字峻峰。河南西平县陈庄人。幼聘武师于家,从习少林拳。稍长北上求学,在北京大学土木工程系学习期间,利用课余时间从李存义、纪德、许禹生等学形意拳、太极拳、八卦掌和岳氏连拳。1920年毕业回河南,在开封发起创办“青年改进俱乐部”,提倡武术。此俱乐部于1926年改组为“河南省武术会”,1931年更名为“河南省国术馆”,陈自任馆长。1936年,以国民党汉口特别市党部特派委员的身份,邀集当地武术名手开办“汉口市体育师资人员训练班”。1939年被南迁至重庆的中央国术馆聘为副馆长。1940年至1944年任“教育部及军训部国术编审委员会”主任,汇集至渝武术名手编辑“国术教材”。1945年回河南恢复国术馆,继办“国术体育师资训练 班”。1949年底至台湾。1950年任台湾省“中华国术进修会”理事长。1955年任台湾省“中华技击委员会”国术部主任。陈泮岭晚年自析其一生精力为“二分水利,一分(国民党)党务,二分教育,五分国术”。编著有摔跤、擒拿及太极拳教材等。(整理者:陈氏事迹亦收入台湾武术人名录)

陈照丕  (1893一1973),字绩甫,河南温县赵堡乡陈家沟人。陈氏太极拳第十八世传人。全国武术协会委员。出身于太极拳世家,自幼在陈延熙、陈鑫、陈登科、陈发科等前辈的指导下习武,二十岁左右开始进入教拳传艺的生涯。1928年应北京同仁堂东家乐氏弟兄之邀,到北京传拳,其间曾在宣武楼设擂比武,后由许禹生、李剑华等人出面调和了事,由此,陈照丕声名大振,北京不少单位请他去教拳。1930年应南京市长魏道明之邀到南京教拳,直至1937年,期间曾任中央国术馆名誉教授,并任第二届国考评判委员会委员。抗战爆发后返回河南,曾在洛阳、开封等地教拳。解放后,陈照丕利用一切业余时间传播拳艺,并曾多次参加河南省和全国武术表演赛。在他的指导下,陈家沟又涌现出一批年轻的太极拳选手,其中如陈小旺等,已成为陈氏太极拳的后起之秀。陈照丕在教拳实践中,刻苦钻研理论,著书立说,先后编著了《太
极拳八门》、《陈氏太极拳汇宗 》、《太极拳引蒙》、《陈氏太极拳须知》等书,对发展陈氏太极拳技术与理论体系做出了贡献。

陈照奎(1928一1981),河南温县陈家沟人。幼从其父陈发科习本门武艺。凡三十载,尽得其精奥。毕生致力于陈式太极拳艺韵传播发展与研究。先后赴北京、上海、广东、河北、河南、江苏等地办班授艺。著有《陈氏太极拳体用法>。
2#
火龙穿心 发表于 2006-11-23 23:43:24 | 只看该作者

re:有点疑问望版主明察一下。让我们的传承谱得...

有点疑问望版主明察一下。让我们的传承谱得到验证,马学礼与郑南山应是同辈,曹继武与马兴、马三元、张志成应是同辈,怎么曹继武和马学礼变成师徒关系了?!!???到底是谁错了!!!
请明查一下!!!谢谢!!再则,刘万仪本是马兴的徒弟,怎么变成徒孙了???! 在搞什么鬼啊???
3#
火龙穿心 发表于 2006-11-24 14:22:58 | 只看该作者

re:n 版主您好 提供一下河南南...

n     版主您好  提供一下河南南阳白家的信息。白瑛是当时代的文,武,双状元。特为你们验证提供方便。谢谢
4#
旁门左道 发表于 2006-11-27 15:36:56 | 只看该作者

re:清代状元榜傅以漸...

清代状元榜





傅以漸  王式丹 畢 沅 林召棠 章 鋆
呂 宮 王雲錦 王 傑 朱昌頤 孫如仅
劉子壯  趙熊詔 秦大成 李振鈞 翁同龢
麻勒吉  王世琛 張書勛 吳鍾駿 孫家鼐
鄒忠倚 王敬銘 陳初哲 汪鳴相 鍾駿聲
圖爾宸 徐陶璋 黃 軒 劉 繹 徐 郙
孫承恩 應 銓 金 榜 林鴻年 翁曾源
徐元文 鄧鍾岳 吳錫齡 鈕福保 崇 綺
馬世俊 于 振 戴衢亨 茹 棻 洪 鈞
嚴我斯 陳德華 汪如洋 史致光 梁耀樞
繆 彤 彭啟豐 李承霖 胡長齡 陸潤庠
蔡啟僔 周 澍 錢 棨 石韞玉 曹鴻勛
韓 菼 陳 倓 吳廷琛 潘世恩 王仁堪
彭定求 金德瑛 彭 浚 王以銜 黄思永
歸允肅 于敏中 吳信中 趙文楷 陳 冕
蔡升元 莊有恭 洪 瑩 姚文田 趙以炯
陸肯堂 金 甡 蔣立鏞 顧 臯 張建勛
沈廷文 錢維城 龍汝言 龍啟瑞 吳 魯
戴有祺 梁國治 吳其濬 陳毓溎 劉福姚
胡任與 吳 鴻 陳 沆 蕭錦忠 張 謇
李 蟠 秦大士 陳繼昌 張之萬 駱成驤
汪 繹 莊培因 蔡以臺 陸增祥 夏同龢
  戴蘭芬  劉春霖  


 
5#
旁门左道 发表于 2006-11-27 15:39:14 | 只看该作者

re:明代状元榜吳伯宗...

明代状元榜





吳伯宗
林 震
李 旻
茅 瓒
翁正春

朱 善
曹 鼐
費 宏
沈 坤
朱之蕃

丁 顯
周 旋
錢 福
秦鳴雷
趙秉忠

任亨泰
施 槃
毛 澄
李春芳
張以誠

皇 觀
劉 儼
朱希周
唐汝楫
楊守勤

張 信
商 輅
倫文敘
陳 謹
黃士俊

陳 
彭 時
康 海
諸大綬
韓 敬

韓克忠
柯 潛
顧鼎臣
丁士美
周延儒

胡 廣
孫 賢
呂 柟
申时行
錢士升

曾 棨
黎 淳
楊 慎
范应期
莊際昌

林 環
王一夔
唐 皋
羅萬化
文震孟

蕭時中
彭 教
舒 芬
張元忭
余 煌

馬 鐸
羅 倫
楊維聰
孫繼皋
劉若宰

陳 循
張 升
姚 淶
沈懋学
陳于泰

李 騏
吳 寬
龔用卿
張懋修
劉理順

增鶴齡
謝 遷
羅洪先
朱國祚
劉同升

邢 寬
曾 彥
林大钦
唐文獻
魏藻德

馬 愉
王 華
韓應龍
焦 竑
楊廷鑒
6#
旁门左道 发表于 2006-11-27 15:44:49 | 只看该作者

re:清代武科乡、会试的一般情况,已见于本书第...

清代武科乡、会试的一般情况,已见于本书第一章第一节“清代科举制度概说”。武科会试之后,没有“进土题名碑”及“馆选录”之类传世,官私史籍对这方面的记载也极少。不过一代抡才大典,文武并重,也不应完全忽略。朱彭寿〈旧典备征》对清代武鼎甲姓氏作了汇考,现据他的记载,将清代武科状元的科分、姓氏、籍贯、胪列于下:


顺治朝 (7人)


顺治三年丙戌科(1646年) 郭士衡 山东章邱。

顺治六年己丑科(1649年) 金抱一

顺治九年壬辰科(1652年) 王玉玺 浙江仁和。

顺治十二年乙未科(1655年) 于国柱

顺治十五年戊戌科(1658年) 刘 炎 浙江山阴。

顺治十七年庚子补行已亥科(1660年)林本直 江苏上元

顺治十八年辛丑科(1661年) 霍维鼐 山东济宁。


康熙朝 (21人)


康熙三年甲辰科(1664年) 吴三畏

康熙六年丁未科(1667年) 秦藩信 顺天宛平.

康熙九年庚戌科(1670年) 张英奇 直隶深州。

康熙十二年癸丑科(1673年) 郎天诈 浙江山阴。

康熙十五年丙辰科(1676年) 荀国梁

康熙十八年己未科(1679年) 罗 琪 浙江会稽。

康熙二十一年壬戌科(1682年) 王继先

康熙二十四年乙丑科(1685年) 徐宪武 直隶。

康熙二十七年戊辰科(1688年) 王应统

康熙三十年辛未科(1691年) 张文焕 甘肃宁夏。

康熙三十三年甲戌科(1694年) 曹日纬 京卫。

康熙三十六:年丁丑科(1679年) 缴煜章 京卫。

康熙三十九年庚辰科(1700年) 马会伯 甘肃宁夏。

康熙四十二年癸未科(1703年) 曹维城

康熙四十五年丙戊科(1706年) 杨 谦 江苏仪征。

康熙四十八年己丑科(1709年) 田 唆 直隶献县。

康熙五十一年壬辰科(1712年) 李显光

康熙五十三年癸巳科(1713年) 李如柏 甘肃宁夏。

康熙五十四年乙未科(1715年) 赛 都 汉军正红。

康熙五十七年戊戌科(1718鳞 封荣九

康熙六十年辛丑科(1721年) 林德镛


雍正朝(5人)


雍正元年癸卯科(1723年) 李 埃

雍正二年甲辰科(1724年) 曹国琼 汉军镶白。

雍正五年丁未科(1727年) 王元浩 山东胶州。

雍正八年庚戌科(1730年) 齐大勇 直隶昌黎。

雍正十一年癸丑科(1733年) 孙宗夏 陕西镇安。


乾隆朝 (27入)


乾隆元年丙辰科(1736年) 马负书 汉军镶黄。

乾隆二年丁已科(1737年) 哈攀龙 直隶任邱。

乾隆四年己未科(1739年) 朱秋魁 浙江金华。

乾隆七年主戊科(1742年) 贾廷诏

乾隆十年乙丑科(1745年) 董 孟 汉军正黄。

乾隆十三年戊辰科(1748年) 张兆潘 江苏泰兴。

乾隆十六年辛未科(1751年) 张大经 山西风台。

乾隆十七年壬申科(1752年) 哈廷梁 直隶献县。

乾隆十九年甲戊科(1754年) 顾 麟

乾隆二十二年]‘丑科(1757年) 李国梁 直隶丰润。

乾隆二十五年庚辰科(1760年) 马 全 山西阳曲。壬中科时已取中探花,名马琼,此科更名再中。

乾隆二十六年辛巳科(1761年) 段飞龙 直隶永年。

乾隆二十八年癸未科(1763年) 德 灏 满洲正黄

乾隆三十—年丙戌科(1766年) 白成龙

乾隆三十四年己丑科(1769年) 钱治平 顺天霸州。

乾隆三十六年辛卯科(1771年) 林大彪 浙江江山。

乾隆三十七年壬辰科(1772年) 李威光 广东长乐。

乾隆四十年乙未科(1775年) 玉懋赏 山东福山。

乾隆四十三年戊戌科(1778年) 邢敦行 直隶定州。

乾隆四十五年庚子科(1780年) 黄 瑞 浙江江山。

乾隆四十六年辛丑科(1781年) 刘 双 顺天大兴。

乾险四十九年甲辰科(1784年) 刘荣庆 江苏泰州。

乾险五十二年丁未科(1787年) 马兆瑞 山东临清。

乾险五十四年己酉科(1789年) 刘国庆 江苏泰州。

乾隆五十五年庚戊科(1790年) 玉 福 汉军镶黄。

乾隆五十八年癸丑科(1793年) 徐殿飙 山东掖县,

乾隆六十年乙卯科(1795年) 邸飞虎


嘉庆朝 (12人)


嘉庆元年丙辰科(1796年)黄仁勇 广东海阳.

嘉庆四年己未科(1799年)李云龙 直隶阜城。

嘉庆六年辛酉科(1801年)姚大宁 广东南海。

嘉庆七年壬成科(1802年)李白玉 直隶蔓城。

嘉庆十年乙丑科(1805年)张联元 直隶献县。

嘉庆十三年戊辰科(1808年) 徐华清 山承临润。

嘉庆十四年己已科(1809年) 汪道诚 江西乐平.

嘉庆十六年辛未科(18U年) 马殿甲 河南邓州。

嘉庆十九年甲戌科(1814年) 丁殿宁 山东益都。

嘉庆二十二年丁丑科(1817年) 武凤来

嘉庆二十四年己卯科(1819年) 徐开业 以传胪未到除名,以榜眼秦钟英推升状元,陕西神木。

嘉庆二十五年庚辰科(1820年) 昌伊苏 满洲正黄。


道光朝 (15人)


道光二年壬午科(1822年) 张云亭 直隶清丰。

道光三年癸末科(1823年) 张从龙 山西临县。

道光六年丙戊科(1826年) 李相清 山西阳曲。

道光九年己丑科(1829年) 吴 钺 山东蓬莱。

道光十二年壬辰科(1832年) 李广金 山西灵邱。

道光十三年癸已科(1833年) 牛凤山 河南沿县。

道光十五年乙末科(1835年) 波启善 满洲正红。

道光十六年丙申科(1836年) 王 瑞 宜隶安肃。

道光十八年戊戌科(1838年) 郝光甲 宜隶任邱。

道光二十年庚子科(1840年) 赵云鹏 河南汝阳。

道光二十一年辛丑科(1841年)德庆 汉军镶白。

道光二十四年甲辰科(1844年)张殿华 直隶枣强。

道光二十五年乙巳科(1845年)吴德新 直隶东明。

道光二十七年丁末科(1847年)李信直 直隶晋州。

道光三十年庚戊科(1850年)彭阳春 四川华阳。


咸丰朝 (5人)

咸丰三年王子科(1852年) 田在田 山东锯野。

咸丰三年癸丑科(1853年) 温常勇 直隶天津。

咸丰六年丙辰科(1856年) 王世清 直隶南和.

咸丰九年己未科(1859年) 韩金甲 山东历城。

咸丰十年庚申科(1860年) 马鸿图 直隶抚宁。


同治朝 (6人)


同治元年壬戌科(1862年) 史天样 直隶邯郸。

同治二年癸亥科(1863年) 黄大元 直隶怀安。

同治四年乙丑科(1865年) 张蜀锦 宜隶广平。

同治七年戊辰科(1868年) 陈桂芬 浙江天台。

同治十年辛末科(1871年) 丁锦堂 福建上杭。

同治十三年甲戌科(1874年) 张风鸣 河南西平。


光绪朝 (11人)


光绪二年丙子科(1876年) 宋鸿图 福建侯官。

光绪三年丁丑科(1877年) 佟在棠 直隶天津。

光绪六年庚辰科(1880年) 黄培松 福建龙泉。

光绪九年癸未科(1883年) 杨廷弼 河南祥符。

光绪十二年丙戌科(1886年) 宋占魁 山东昌邑。

光绪十五年己丑科(1889年) 李梦说 山东阳谷。

光绪十六年庚寅科(1890年) 张宪周 山东珲城。

光绪十八年壬辰科(1892年) 卞 赓 江苏海州。

光绪二十年甲午科(1894年) 张鸿翥 江西鄱阳。

光结二十一年乙未科(1895年) 武国栋 直隶天津。

光绪二十四年戊戌科(1899年) 张三甲 直隶开州。


以上从顺治三年至光绪二十四年共取中武状元109人。
7#
火龙穿心 发表于 2006-11-29 20:27:48 | 只看该作者

re:万分感谢旁门左道先生.提供的资料我们定会...

万分感谢旁门左道先生.提供的资料我们定会仔细对待.致敬!
8#
随便 发表于 2007-3-9 17:56:39 | 只看该作者

re:呵呵,河南武术名家。三大派,少林、太极、...

呵呵,河南武术名家。三大派,少林、太极、心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心意门在线 ( 豫ICP备05002264 )

GMT+8, 2024-5-7 20:41 , Processed in 0.33468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