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意六合拳|心意拳|心意门|xinyimen|xinyiliuhequan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243|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心意六合拳秘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马踏飞燕 发表于 2004-9-21 23:34: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心意六合拳秘要
  姬祖曰:吾拳在外以六合为法,五行十形为拳;在内,以心之发动曰意,意之所向为拳,内外合和,浑元一气,故名之曰心意六合拳。然何以用心、用意、驭神、驭气呢?我师门中非得其人,断不传只言片语。因此四字:心、意、神、气之操法,凡于内家拳术达到一定境界者,闻之无不深受启发,如获至宝,使功夫突飞猛进,用戴公龙邦之言来说,即谓之"日有所进,夜有所长"。故此四字诀为我师门中,法不传六耳之秘要。为使广大武林师友对心意六合拳有较深刻的认识,在此,笔者根据历代先师所传,整理于下。
              论心
  夫天地之间,六合之内,人为万物之灵。而一身之中,四肢百骸以至于皮毛肤发,无不靠血气滋养。血气之运行,全赖心脏推动。若心跳过速,则血气沸腾,面红耳赤,言不由衷,举止失度,变化不灵,易被人所乘,受人所制。若心平则气和,气随生命节律而运行,则沉着冷静,反应敏捷,才不致为人所制。故曰:心为一身之主。行功盘拳,收视反听,心念一动,拳式斯作,心之所向,周身无不顺从。不顺之处,乃心未到之处也。心若到之,立知其不顺,及时思之改之。若己不能改之,可及时请师长指教之,变不顺为顺。若心神外驰,身失其主,则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反应迟误,坐失良机,于学术百害而无一利也。尤其盘拳过手之道,多由前辈师长耳提面命,身绘其形,口授其理,更需专心听授。拳之义理,亦不过吾身中之自然本能,忽忘勿助,以体察其在周身内外运行之规律。如是才能领司:展开身手,形虽万殊,专心致志,渐觉动静相生之妙,进而可达自然而然之境也。惟习之者细心体会,方可领悟之。若心不在焉或中途而止或恃气助长,以秆眩人耳目,终不能心手相应,穷其精微,以臻神化之境。故用心之法,当以收视返听、静心养性为要。
              论意
  心意六合之理,在内以心之发动曰意,意之所向为拳。何也?观乎写字绘画之理,尚须意在笔前,手即喻之,何况盘拳过手之道乎?
  盘拳对敌,心念一动,拳式即开,至若七拳齐至,周身举发,莫非意之所发、形诸五官百骸者?圣贤曰:心正则意之所发者正,心邪则意之所发者邪。又曰:心正则意诚,意诚则心平气和。气和则意之所发者无不和顺。如是,才可致一顺无有不顺,一合无有不合。合顺积久,可达太和。太和之象,极尽风和日丽、行云流水之妙,以致将自笼罩在一团虚灵之气中,自觉心旷神怡,疾快绝伦。是故盘拳过手,心贵于静、意贵乎诚也。
              论气
  气,体之充也。其在周身内外,周流不息,如环无端,变化如龙,忽隐忽现。若强行以驭之,其机受扰,虽被迫趋于一隅,而周身气血平衡顿失,于养生和技击百害而无一利也。然世之习武者,多陷入其中,不能自拔。观其举动,装腔作式,大呼小叫,手足发颤,气滞形缓。功深者,可裂石断碑,哗众取宠。孰不知此乃偏于一隅者也。宜用静养功调之,方保无虞。此辈若卒然遇到强手,鲜有不败者。是故盘拳过手,宜心静意诚,不乱其机,不扰其行,本其自然而用之,梢节起、中节随、根节追。纵然窜高就低,纵横开合,进退吞吐,轻重缓急,无不随心所欲,无往而不利也,外人观之,将见其动中寓静,如虎之蹬山,龙之行空也。故拳经有云:全身在意不在气,在气则滞,在意则灵,气随意而赴之。此为吾门养生盘拳驭气之法也。
              论神
  吾拳以桩功养气,待气养足,自然升华为神,光为神之体,意为神之主。气足则神旺,神旺则无道。疲惫之态,动作敏捷,此乃自然致快致猛之道。他们不辞劳苦,抛石锁、举杠铃,身穿重衣,腿缚沙袋,或以木人、沙袋为敌手,尽情踢打,力尽而止,百日之内,进境神速,一人不难战胜三五人(不会武术者)。此风气使然也。然上功快,泄功也快。
  我门武功,以积精累气为根,以静心养神为本,极究由气化神之道,以明致快致猛之理。从外观之,架式极简,更无舞蹈之美,然对悟性韧性要求极高,一两年内仅能粗知其皮毛,不像当今许多新创拳道、拳法,百日之内甚或一月这内保你成为搏击高手。除非你已经是高手。
  然神亦可见乎?曰:可。人之精神,全聚于目,目之所注,则全神贯注焉。神旺,自然目光如电,锐利逼人。此乃光为神之体之意也。如是,盘拳过手,其神自然如捕鼠之猫,猎兽之虎,咄咄逼人。敌手目光若与之目光相接,当如遭电击,心惊胆颤,神伤气馁,胜负不言而明。此乃拳经所谓以神击神也。由此观之,神之用大哉!
              合论
  以上四诀,分而读之,不免肢离破碎,或不见其神异。合而论之,方见其大道之理。 
  吾拳由养丹田桩功蓄精、化气,气足则升华为神,神旺则心静意灵,目光如电,静如山岳,动如山飞,以达神以知来,智以藏往,静中触动动犹静之境。此乃化生之大道,致快致猛之至理也。
  然不可不知者,精、气为刀刃,神为刀光,内劲为锋利,心、意为操刀之主宰。由此而易知,心意精气神当合和为一,不可有须臾离也。若断章取义,将其肢解,则流于一隅,大道神功被破坏殆尽矣。换言之,无异将其化神奇为腐朽矣!岂不悲哉。
    纵观历代拳家孜孜以求者,内劲也。内劲者何?吾心意门宗师曹公继武在其著名的十法摘要中写道:
  夫内劲者,寄于无形之中而接于有形之表,可以意会而难以言传者也。然其理则可参焉。盖志者(志藏于肾,意念一动而志即随之,是意之所向而能坚之者),气之帅也。气者,体之充也。心动而气则随之,气动而力则赶之,此必然之理也。有谓撞劲者,非也;有谓功劲、崩劲者,亦非也。殆实粘劲也。窃思撞劲太直而难起落,功劲太死而难变化,崩劲太拙而难展抬,皆强硬露形而不灵也。粘劲者,先后天之气,日久练为一贯也,出没甚捷,可使日月无光而不见形;手到劲发,可使阴阳交合而不费力。总之如虎之登山,龙之行空,方为得体。
  由此观之,要得内劲,必先练养丹田桩功,以蓄精养气,待气养足,神注于目,收心敛性,反观内视,聚精会神,至心静意诚,细心体察,心意一动,拳式斯作,依规矩而操之,梢节起、中节随,根节追,节节贯穿,如线穿珠,又似珠滚玉盘,自不难将心、意、神、气合为一体,用功即久,则合致太和,使觉在身内有一股温润之感随意之所向而流动。然这种流动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区别。其一只是一种心理效应,可称之为气感。气感只是一种惑人的感觉,无质无能,连气都谈不上,不可称之为气之流动,更不能称之为内劲。其二,若伴随着体内的温润之感,在外能感触到空气的磨擦和阻力,这才是内劲。这在太极门称之为透空,在形意拳称之为化劲,在马氏心意门称之为灵劲。
  灵劲出现部位之序,以笔者练功体会而言,先在手,次在肘。随着功夫的提高,渐次扩展至全身各部在微动之中,皆能感触到空气的磨擦和阻力的变化,便可做到神以知来,志以藏往,阴阳摩荡,有感皆应。
   这种功象,在我师门内称之为浑元一气。拥有了浑元一气,便拥有了至柔至刚威猛霸道的多功能浑元一气力。功夫至此,便觉天地为之一宽,轻重缓急,进退纵横,吞吐开合,窜高就低,无不随心所欲。盘拳过手,若欲柔焉,则可极尽行云流水之致,沾粘连随,使敌进退维谷,欲动不能,欲逃不得;若欲刚猛快捷,则可如霹雳闪电击物,无坚不摧,威势骇人。
此等功夫,并非我师门内所独有。在太极门称之为全身透空(即王宗岳太极拳论的神明阶段),在松溪派内家拳称之为沾衣即跌、犯手立扑,在马氏心意门称之为灵劲上身。心意门大师买壮图诗云:
              学拳容易得艺难,
              灵劲上身天地翻。
              六合相聚人难躲,
              遇敌好似弓断弦。
  由此观之,我华夏武功,各门各派,均有其奥妙所在。但百川入海,殊途同归。待功夫练至此等地步,才有河神入海之慨叹。对此,曹师继武曾告诉门人曰:然世之练艺者,多感到异端之说,而以善走为奇,亦知此拳有追法乎?以能闪为妙,亦知此拳有捷法乎?以左右封闭为得力,亦知此拳有动不见形,一动则至,而不及封闭乎?且能走、能闪、能封、能闭,亦必目有所见而能然也。故白昼遇敌,尚可侥幸取胜。若黑夜时,偶逢贼盗,猝遇仇敌,不能见其所以来,将何以闪而避之?不能见其所以动,将何以封之闭之?岂不反误自身耶!惟我六合拳,练上法、顾法、开法于一贯,而其机自灵,其动自捷,虽黑夜之间,而风吹草动,有触必应,并不自知其何以然也。独精于斯者自领之耳。
  戴师龙邦在其《心意六合拳谱》中也写道:功夫至此,将智无不圆,勇无不生,得平和之理,会平和之情,自然能去能就、能弱能强、能进能退、能柔能刚。不动如山岳,难知如阴阳,无穷如天地,充足如太仓,浩淼如沧海,光耀如三光。以此视近世演武者,异乎不异乎,同乎不同乎?
----摘自《精武》(2000年第3期)
2#
凡人 发表于 2006-2-16 21:48:27 | 只看该作者

re:好贴!

好贴!
3#
轻步站 发表于 2006-2-17 13:10:51 | 只看该作者

re:内家拳法之总要

内家拳法之总要
4#
铁无心 发表于 2006-3-11 11:03:31 | 只看该作者

re:以前感觉自己武功还不够,具体还有多少差距...

以前感觉自己武功还不够,具体还有多少差距/不知道。 但是看了这个,才感觉自己实在是太渺小了.沧海一栗啊.
5#
天涯拳客 发表于 2006-4-25 23:43:46 | 只看该作者

re:好贴要好好体验

好贴要好好体验
6#
苏丰 发表于 2006-5-8 21:48:04 | 只看该作者

re:好贴

好贴
7#
守洞尘技后生 发表于 2006-10-30 11:14:17 | 只看该作者

re:意与气的关系,犹如珠和线的关系。线动珠随...

意与气的关系,犹如珠和线的关系。线动珠随,珠坠线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心意门在线 ( 豫ICP备05002264 )

GMT+8, 2024-4-19 15:48 , Processed in 0.40533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