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意六合拳|心意拳|心意门|xinyimen|xinyiliuhequan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51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意六合拳中外三合的不传之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天涯拳客 发表于 2006-4-26 10:18: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拳法没有哪一派不讲合的。从少林到内家三拳, 大家都强调合的重要性。而所谓的外三合都一样, 那就是: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其核心内容就是全身合力。F-Y6U2@ y"Sn"h,IQ"l
        这个外三合理论在中国所有的拳法中表现出如此一致性,真可谓金科玉律,而这外三合理论在拳法训练中表现出来的要求就是强调动作的工整性,目前的武术套路比赛可以说就是对这传统外三合理论的规范化比赛。而杨式太极拳门内常争论拳架的正统性,其实讲的也就是外三合的规范化问题。
M$q
^T\7Pwww.xinyicn.cn        王芗斋先生说: “只求神意足,不求形骸似。”其实就是在挑战传统的外三合理论了。王芗斋先生又说,他看过数千拳师的诸多拳架,没有一式是均衡的,其中当然包括被他大大贬低的太极拳。3x
hG4]@C
        心意六合拳和形意拳也都强调外三合理论,而讲的外三合也还是那个经典的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相比之下,从形意拳的五行拳来看,对外三合的要求更似上紧的螺丝, 一点松懈都不容许的。但用王芗斋先生 只求神意足不求形骸似的理论来对比形意五行拳对外三合的要求,可以明显看出两者之间的理论冲突。www.xinyicn.cn:cH!zdI
        但学武者如果迷信王芗斋先生只求神意足不求形骸似的理论,往往会在拳法上表现出松散的毛病。对于外三合的问题我有个比方,练拳好比练书法,练楷书的目标就是要将字写得尽量工整。问题是当一个人将楷书写到如印刷品那样工整时,他是否就达到书法的最高境界了呢?事实上当一个人达到这个程度时,他下一步要追求却是将字写出不太工整,但看起来却更有气势和活性的样子来。行书就是比楷书更有活性的书法,而草书则是书法活性的极致。王羲之在《兰亭序》中写出来的每个 “之”都不一样,而张芝的狂草看起来不合楷书工整的规矩,而字字鲜活,力贯千钧。r_yjH
        将书法的道理搬到拳法中来,外形上的外三合就好比将楷书练到如印刷品那样工整,那只是拳法的初级阶段。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拳架打得很漂亮的学武者没法将拳架用在现实格斗中。王芗斋先生只求神意足不求形骸似的理论好比书法中的行草。一笔一划的楷书好写,但如何将楷书的笔力延伸到行草中去, 却是一个心法的问题。王芗斋先生挑战了传统外三合理论,却没有很好地解释从外三合到神意足的转接过程。练意拳好比一个初学者一开始就学草书,而传统拳法则对初学者过于强调楷书般的外三合原则。这很明显是两个极端。#o0cF? S4@idL
        心意六合拳实实在在地解决了外三合原则和神意足原则的转接问题。陈守孚老师在传授杨殿卿一派心意六合拳时,明明白白指出外三合原则只是拳法的入门水平,而从呆板的外三合向内在的神意足转化过程中,其真正的不传之秘就是训练在任何身体姿势下的整体应急性反应。在传统拳法中的大弓步和大仆步因为在实战中不容易调动整体应急性反应而被放弃。实战训练中的步伐主要是“不弓不马踩鸡步”,这是一种既非弓步也非马步的混合型步伐,而这种步伐的动力却又是由心意六合拳特有的鸡步提膝来提供的,鸡步提膝也不是纯粹的鸡步,而是和猴缩蹲的身法相连的。这种步伐很明显要比形意拳的后坐步灵活。www.xinyicn.cn5r&r$llJ+G$h;O3O
        这种非弓非马踩鸡步在形式上似乎破坏了古板的外三合原则,实际上却是在更自由的层面上实现了外三合原则。如果用这种非弓非马踩鸡步参加武术套路比赛,很自然要被扣分。但在实战上,这种步伐却比纯粹的马步和弓步更符合外三合的原则。
dtM4X
X8vdwww.xinyicn.cn        整体应急性反应在形式上未必符合外三合原则,但却是在那个应急瞬间人体作出的最强有力的反应,那动作可能不优美,但却绝对实用。在杨殿卿---- 铁官成---- 陈守孚这一脉的单线传承中,对整体应急性反应有极度的强调。陈守孚老师教导要在任何时间都能在心意一动的瞬间做出内劲爆炸式的反应。尤其是当身体处在某种易被攻击的姿势,比如说在弯腰系鞋带时突然遭受攻击,身体如何在瞬间回应;在如酒醉般摇摇晃晃的行走中如何突然发出内劲爆炸式的攻击。
__/[o.O5d
        陈守孚老师传授道,外三合是入门的基本标准,但绝不是高级状态。当意与身合一时,身体的任何古怪的姿势都可以说是符合外三合原则的。当意和身脱节,身体任何看起来符合外三合原则的标准动作其实都不能算合。所以,外三合不是简单的工整姿势,在心意六合拳中,外三合是不能单独成立的,他必然是和心意的内三合连在一起的。王芗斋先生讲神意足,却忽视了神意足之前必需达到的外三合基础。陈守孚老师传授杨殿卿一派的不传之秘,讲的就是如何在练到滚瓜烂熟的心意六合拳的十大形把位上进行瞬时整体应急性反应训练。Op I]:y
X6X`
陈守孚老师道:“用形打人不稀奇,用意打人才为真。” 目前练心意六合拳的人很多, 但大多数还在用形打人的水平上。陈守孚老师认为用形打人就把拳打死了。比如你在练刃劲的时候总想着撩阴,练单把的时候总想着如何一掌将对手击垮,这样的拳法是死拳法。有些人练心意拳,在熟练单招的基础上,钻研数招连发。这当然比单招攻击要好,但本质上还是用招打人。因为是用招打人,自然要讲究每一招的工整性,如此一来,平时训练好好的连招攻击在实战中往往反而成为累赘。
@~|Q/Mb
F陈守孚老师道:“练单招不能追求这单招的用法,心意六合拳的单招训练实实在在是在练身法、劲法、和内功。当单招练熟以后,就要转入用意的整体应急性反应训练,而连招攻击是在心意一动之下身体自然发出的连续反应,决不是事先设定好的连招套路。这种在心意一动之下身体自然发出的连续反应,看起来可能不很符合工整的外三合原则,但却是最自然的整体合动。”^#bc`G)_
我听了陈守孚老师的秘传,再回过头来练心意六合拳,豁然领悟到身体的外三合是完全可以由心意来支配的。心意忽起一念 “卖一个破绽”,身体随之表现出一个踉跄,但在这个假装的踉跄中,身体的外三合其实一点都没有破散。这种用意统领的身体外三合可以使身体表现出神鬼莫测的灵活性。陈守孚老师在与人较技时的身法和出手忽而狰狞冷血,忽而醉意朦胧,真可谓变化莫测,犹如龙蛇百折千绕,和书法狂草的意境非常相似。
}:Py/w        J)Id;I7W简言之,讲究招法工整的外三合原则只是武学的入门,唯有用心意统领的身形整体合动才是外三合的微妙奥义。用这个原则来衡量那些传说中的大师,练太极将身体练到象铁板一样工整的大师,和那些只会站在那里发人的大师,看起来都达到了外三合的极致,但实际上那种外三合很可能只是一种唬人的伪功夫。
2#
心意十一代 发表于 2006-4-26 12:05:42 | 只看该作者

re:很好的理论。拳架飘亮易出好功。...

很好的理论。

拳架飘亮易出好功。

拳架不飘亮也能出功,但相对自身而言,功不易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心意门在线 ( 豫ICP备05002264 )

GMT+8, 2024-4-20 14:06 , Processed in 0.31714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