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意六合拳|心意拳|心意门|xinyimen|xinyiliuhequan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76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心意六合拳各代拳法初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马踏飞燕 发表于 2009-4-6 15:02: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心意六合拳各代拳法初探
作者:黃新銘
        世人常把心意拳和形意拳并称,新出版的《体育词典》“形意拳”条也说:“形意拳一名心意拳”。实把非同时代拳法混为同代拳法了。笔者认为,为了澄清一些问题,有必要将“心意门”各代拳法做一简略的介绍。
        第一代拳法:心意把
        心意把,共有十二大势、十二种变化。这与文献记载心意六合拳早期拳法“前后各六势”是一致的。确定心意把就是心意六合拳的初期拳法有以下依据:
(一)        少林寺的文献、实物,不能证明明清代以前少林寺有心意把。雍正十一年修订《心意六合拳》,乾隆四十年有千佛殿脚窝可作为物证,由此推定心意把当始于清初。文献载姬龙峰曾“读书古寺,见雄鸡相争随悟其理”。于是“变枪法为拳法”,而兴此拳种。尊村《姬氏族谱》记载姬龙峰“传艺河南”。《心意六合拳谱》序文作者及以后序文作者都是河南人,又为后来的陈鑫所收藏。由此看来,此拳最初在河南流传是无疑的。姬祥和《先祖姬际可传略》中指出:“际可居少林寺十年,传授多人,也有和尚”。这与以上记载是吻合的。
(二)        指导练习心意把的经典是《少林古传秘本拳谱》第一章《十法》,这个《十法》,恰恰是后世形意拳家奉为经典的名为《曹继武十法摘要》,两抄本均出于雍正时《心意六合拳谱》第九章《六合十大要序》,理论完全相同。
(三)        现存心意把架式以弓步为多见,侧身,起横落顺,运动在一条线上,皆单式拳法,无套路。这与河南心意拳比较,其架式与运动特点基本一致。
近百年来精于心意把者,有湛举、湛洛、寂聚、寂勤、淳绵、吴山林、贞恒、素端、德根等大师。目前仍会演习心意把者有:吕学礼、韩德宗、杨桂五、梁以全等。
        今人常练的两势心意把为“起势把”和“左右把”(又称揳镢把)。
        “起势把”的练法是:开始时立正,两臂左右下垂,目视前方,然后,两手握拳,护裆,拳心向外,手臂相对,中距寸许。两臂微扣,头向左转,目视左前方,形似河南心意六合拳中的“熊出洞”式(一名轻步站);接着调左膀曲左肘上举,提左膝同时出右拳前冲,右腿独立,然后悬起的左腿向前迈一大步,定步成左弓步,左拳变掌顺势下扑,五指自然分开,同时右拳抽回变阳拳护右肋,形似河南心意拳中之虎扑把;接着提右腿,右腿贴地前踩,作“卷地风”式提曲右膝,右拳同时作“冲天炮”式,然后右拳下砸,砸于左掌心,右脚同时震足,手足皆发声,二声要合一,较陈氏太极拳中“金刚捣杵”式刚猛。此为左势,一左一右反复练习,运动在一条线上,震足处,步步为坑。
        “左右把”(揳镢把)的练法是:开始的练步两腿下蹲,半侧身,两脚一前一后紧靠,后脚尖同前脚心相合,两臂下垂,双手握拳,左臂垂于胸裆间,拳心朝左,右臂垂于后腿外侧,拳心朝右,两手手臂相对。起步时,左脚尖抬起,离地寸许,脚跟不离地,左脚进一步,右脚跟一步。身法、步法与河南心意拳中“踩腿”相似。然后起身左旋,左拳变掌在胸前一划,起右拳作“冲天炮”式,提右膝,左手护右肘,继而身下蹲,右拳下砸,右拳下砸,左掌变拳随之下砸,仍在右肘内侧。此与心意拳中之“斩手”式略同。按此式一左一右反复练习。
        心意把在少林寺为秘传绝技,外人很难见到。
第二代拳法:河南心意拳与山西心意拳。
        民间传习之心意六合拳,在其基本架式(侧身弓箭步)不变的情况下,有所发展,内容不只限十二大势,发展为十大形(鸡龙虎蛇燕鹞马熊猴鹰)。单式练法为主,无对打套路。此拳分南北二支。马学礼一支称“河南派”,戴龙邦一支称“山西派”、河南派为马兴、张志诚二人分别传授。历史上的名家有:马学礼、马兴、马三元、马梅虎、刘万义、马梦洛、孙福生、丁克重(以上皆为洛阳人)张志诚、李政、张聚、买壮图、安大庆、袁凤仪、丁兆祥、宝显廷、尚学礼、杨殿卿、卢松高、宋国宾等。
        山西派为戴龙邦所传,内容除了十大形外,又增加七小形(螳螂、鹤、猫、龟、鸽、喜鹊、登梅、蜻蜓点水)新增五行拳(劈、崩、钻、炮、横)一趟四把锤,五趟阐势锤。基本功为桩功,名曰“养丹田”。此桩为动功,两腿直立,两手按丹田,曲身下蹲,手随即下按至膝,两手外翻,然后起身,两手复归原处。劈拳练法是先出掌,后变拳,弓箭步。横拳为左弓步,右拳由下向前上方冲出,左掌出与右拳相合。拳掌位于胸腹的前方。戴氏心意拳先慢后快,柔中寓刚,形神合一。由于传递保守,习者皆祁县人,拳法为外地人所不知。
        山西派的著名拳师有:戴龙邦、戴文勋。郭维汉、戴五昌、戴良栋、戴魁等。
第三代拳法:形意拳
        形意拳是从心意六合拳中衍化出的一支。它既非始于岳飞,又非始于姬龙峰而是始于李洛能。李氏约在1840—1850年间到祁县戴家学拳,此时上距戴龙邦在洛阳马学礼书室作序时约晚一百年,李洛能不可能直接从学戴龙邦学艺,祁县人说他是跟戴文勋的表弟郭维汉学的拳法。李氏将“心意”改为“形意”,形意拳之名由此始。定“三体式”为基本架式,从此在形意拳中,很少见到弓步架了。五行拳有很大的变化,在理论上吸收了道家的养生观点和哲学观点,十形扩大为十二形,新编了套路“杂式锤”,设对打套路“安身炮”等。这些都是李洛能的创见。李氏一破过去心意门墨守成规,教人唯亲的保守观点,广为传艺,重视知识分子的作用,能为当时的上层社会服务,其门人积极参加国际性比赛和对外武术交流,因而形意门名家辈出,名声大振。李洛能弟子车毅斋、宋世荣一支称形意拳山西派;郭云深、刘奇兰一支称形意拳河北派。李存义、张占魁、布学宽、孙禄堂、尚云祥、韩幕侠、董秀升、傅剑秋等,皆远近闻名的人物。
        第四代拳法:意拳。
        意拳为郭云深弟子王芗斋所创,此为最年轻的一代拳法。意拳,一名大成拳,日本人称之为太气拳。意拳包括:站桩、试力、摩擦步、发力、试声、推手、实作等七种锻炼方法,以站桩、试力为基本功,推手、实作为其用。力由站桩而得,由试力而知,发力而用,推手而懂,由实作而知变化,这便是意拳的基本特点。
        王芗斋弟子姚宗勋先生,功夫深厚,现任北京意拳研究会会长。另一弟子泽井健一在日本传授意拳,从其学者数千人。
        如今心意门“家族”,四世同堂,虽老衰少盛,都在武苑中斗艳争芳,蔚为奇观。
2#
huuuu97 发表于 2009-4-6 23:48:55 | 只看该作者

re:条理很清晰,顶一个。

条理很清晰,顶一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心意门在线 ( 豫ICP备05002264 )

GMT+8, 2024-4-20 04:07 , Processed in 0.28602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